產品名稱 |
黑苦瓜種子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移栽定植:苗齡在5葉1心時轉大田定植,4月下旬為適栽期。如利用大棚早熟栽培,應加大種植密度,以利提高前期產量。移栽時,在整好的畦內打洞穴,每畦兩行,行距1.2米,穴距0.5米,每穴施硫酸鉀復合肥20克左右,畝定植1500~1700株。如晚熟露地栽培,土壤肥力高,施肥量大,種植密度宜稀,一般在300~600株/畝。種植密度也應與整枝方式有關,單蔓整枝或雙蔓整枝,宜密植,3蔓整枝,宜稀植。
引蔓上架:黑苦瓜植株開始抽蔓時要及時搭好“人”字支架,架頂要用橫桿連接,固定架桿要選用長2.5米、直徑3厘米的竹竿或江蘆。前期要注意人工綁蔓,輔助引蔓上架。
整枝打杈:密植的黑苦瓜枝蔓上架后,主蔓0.5米以下不能留瓜,應把雌花摘掉,以利整體發(fā)育。待單株主蔓坐穩(wěn)6~7個瓜后,留5~6片葉打頂,同時摘除其余子蔓孫蔓。稀植的黑苦瓜枝蔓上架后,可雙蔓整枝或3蔓整枝,也可少整枝打杈,適當多留子蔓孫蔓。
肥水管理:黑苦瓜生育期長,采收期達3個多月,因此要水肥供應充足,特別是進入盛果期,如遇干旱應每7天澆1次水。澆水之前應結合穴施尿素或硫酸鉀復合肥每畝7~10千克,如遇連陰雨,應注意排澇,同時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2~3次。
養(yǎng)顏嫩膚:常吃苦瓜能增強皮層活力,使皮膚變得細嫩健美。用鮮苦瓜搗汁或煎湯,對肝火赤目、胃脘痛、濕熱痢疾,皆為輔助食療佳品;取鮮苦瓜搗爛外敷,可治療癰腫、癤瘡;夏天小兒易患痱子,將苦瓜切片試擦身上的痱子,可早日痊愈;苦瓜煮水或作美食,可散熱解暑。
黑苦瓜的抗逆性很強,具有耐肥不耐貧瘠的生長特點,所以種植地要選擇*壤肥力充足的粘性壤*或沙質壤*均可,不宜在前茬為瓜果類的田間種植。地塊選好之后,要進行整細整地,整平作畦等工作,并撒上充足的底肥,翻入畦地拌勻。
一般開花后12-15天采收,采收時間以早晨為好。采收標準為:果實充分膨大,果皮墨綠有光澤,瘤狀突起變粗,縱溝變淺并有光澤,變平滑。
總的來說,黑苦瓜的生產期較長,產量較高,比較迎合市場,種植效益還是不錯的,關鍵在于掌握種子的播種方法及種植適宜,以提高終產品質量。
———— 認證資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