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22公分旱柳,旱柳出售,保定旱柳,旱柳樹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園林用途 |
行道樹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huán)境 |
露地 |
樹齡 |
8年及以上 |
樹形 |
卵圓形 |
樹型 |
卵圓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葉 |
旱柳落葉喬木,高達18米,胸徑達80厘米,為楊柳科、柳屬喬木。大枝斜上,樹冠廣圓形,樹皮暗灰黑色,縱裂,枝直立或斜展,褐黃綠色,后變褐色,無毛,幼枝有毛,芽褐色,微有毛。喜陽光耐寒冷干旱植物,分布于北美洲、歐洲、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哥倫比亞、日本。具有綠化、觀賞價值。生長于海拔10米至3,600米的地區(qū),常生長在干旱地或水濕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挖苗方式:土球、裸根。栽植季節(jié):春季發(fā)芽前、秋季落葉后。園林用途:造林造景工程、城市美化等;產地分布:原產中國,以中國黃河流域為栽培中心,東北、東北平原,黃土高原,西至甘肅、青海等皆有栽培。是中國北方平原地區(qū)常見的鄉(xiāng)土樹種之一。
旱柳用于作路樹、防護林及沙荒造林,農村“四旁”綠化等,是早春早發(fā)芽的樹種。防護林及綠化樹種,亦可作用材樹種。樹形美,易繁殖,深為人們喜愛。其柔軟嫩綠的枝條、豐滿的樹冠及稍加修剪的樹姿,更加美觀。適合于庭前、道旁、河堤、溪畔、草坪栽植。在北方園林,柳屬的一些綠化樹種是落葉樹種中綠期長的一種。
旱柳樹枝直立或斜展,褐黃綠色,后變褐色,無毛,幼枝有毛,芽褐色,微有毛。 旱柳是喜歡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地方,耐寒冷干旱植物,分布于北美洲、歐洲、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哥倫比亞、日本。具有綠化、觀賞價值。 旱柳枝條柔軟,樹冠豐滿,是中國北方常用的庭蔭樹、行道樹。常栽培在河湖岸邊或孤植于草坪,對植于建筑兩旁。
綠化用途 旱柳的樹冠較為豐滿,深根性良好,因此可適合種植在街道旁,且旱柳的繁殖性強,直接插條也能栽種,或是播種繁殖等,防護性較好。 旱柳適合大面積栽種,也有直接在荒地中建立的旱柳林,植株四季常綠,很適合用來建立防護林、或是沙漠荒地中的綠化品種。 經濟價值 旱柳的主要用途便是以園林、綠化為主,其次,旱柳的嫩枝條也能用于家禽的喂養(yǎng),且嫩枝中的蛋白含量高,能直接成為有效動物的養(yǎng)料。 旱柳木材堅韌而秀麗,且色澤柔和,可以直接用來雕刻家具,或是小飾品、編織品等,另外,旱柳的樹皮柔韌性,可以用以造紙,或是編織籮筐等,手藝性良好。
旱柳除了滿足居民的日常生產生活需求外,還為靖邊的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生態(tài)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上世紀70年代,在縣委下開展了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每年都要組織縣級機關職工和學校師生到五臺山栽植旱柳等樹木。五臺山過去曾是百草叢生的草山梁,后來濫墾過牧,不懂保護利用,變成了一片禿山梁。經過幾年奮戰(zhàn),旱柳等落葉樹木在此逐漸成林,但由于立地條件等原因,一部分變成“老頭樹”,效果并不顯著。靖邊的和不氣餒、不松勁,又進行科學規(guī)劃,引進新的樹種,把松柏等常綠樹木在旱柳林地混合栽植,形成互補之勢,相得益彰,逐漸成為百鳥飛翔綠濤涌動的萬畝林海,遂以五臺山萬畝林命名。21世紀初,又實施五臺山森林公園項目,建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綠”“青松翠柏森林氧吧,白楊綠柳休閑勝地”的園林式公園。在靖邊的義務植樹造林運動中,還有一個民兵拉練造林的創(chuàng)舉,就是以化行動為要求,以勞武結合為形式,以全縣基干民為參加對象,一般為5000人的隊伍,既搞訓練,又要植樹造林,先后野營拉練7次,在毛烏素沙漠栽植旱柳等樹木9086.7公頃。后來,隨著松柏等樹木的落地生根,旱柳的栽植逐漸減少,但據衛(wèi)星遙感測量,在靖邊的林地面積中,很大比例還是旱柳。
據傳奇小說《開河記》說:隋煬帝楊廣登基后,下令開鑿通濟渠,虞世基建議在堤岸種柳,煬帝準奏,于是便在新開的大運河兩岸大量栽植柳樹。隋煬帝親自示范,并賜柳樹姓楊,享受與帝王同姓之殊榮,從此,柳樹也叫楊柳了。那么靖邊栽植的旱柳,祖籍是否在大運河兩岸,這已經成了一個永遠的謎。 我國歷代詠柳的詩詞數量之多,很難計算,從《詩經》開始,經唐詩宋詞,到當今社會,許多關于柳樹的佳句名篇,燦若星辰,傳誦不息。古往今來,也有許多畫家以柳樹作畫并傳之于世,靖邊鄉(xiāng)土畫家高朗宇、侯貴強等人多年來以旱柳為素材,自成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