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6公分金葉榆,金葉榆供應,觀賞性強,榆樹金葉榆,金葉榆樹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園林用途 |
風景樹 |
冠幅 |
100cm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huán)境 |
露地 |
樹齡 |
6年 |
樹形 |
卵圓形 |
樹型 |
卵圓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葉 |
金葉榆介紹中華金葉榆是榆科榆屬,系白榆變種。葉片金黃色,色澤艷麗,質感好;葉卵圓形,比普通白榆葉片稍短。是河北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的黃印冉、張均營培育的彩葉植物新品種。 中華金葉榆,榆科榆屬,系白榆變種。葉片金黃色,有自然光澤,色澤艷麗;葉脈清晰,質感好;葉卵圓形,平均長3-5cm,寬2-3cm,比普通白榆葉片稍短;葉緣具鋸齒,葉尖漸尖,互生于枝條上。金葉榆的枝條萌生力很強,一般當枝條上長出大約十幾個葉片時,腋芽便萌發(fā)長出新枝,因此金葉榆的枝條比普通白榆更密集,樹冠更豐滿,造型更豐富。金葉榆嫁接方法在砧木兩米左右處鋸斷,削平茬口,在斷面中心用嫁接刀由上至下垂直劈一刀,深度2.5cm左右,在接穗下端一個芽的兩側各削一刀長2.5cm左右的楔形斜面,使有芽的一邊稍厚,另一邊稍薄,削面要平。用嫁接刀把砧木劈口撬開,將接穗厚邊向外慢慢插入劈口內,使砧木劈口外側形成層與接穗外側形成層準確對接,并讓砧木緊緊夾住接穗,一般可同時插兩根接穗,較粗的砧木可劈“+”形插4根接穗,然后用15-20cm長的薄膜條從下至上綁緊。 在砧木兩米左右處鋸斷,削平茬口,選樹皮平滑的一側,先用嫁接刀在斷面斜削一刀,成一小斜面,再在斜面中央的部位切一深達木質部的豎口,切口長度稍短于接穗的大削面,在接穗下部削一長約2-3cm的斜面,削面要求薄而平,在其背面的兩側,淺削去表皮,然后將接穗大斜面向木質部,順砧木切口插入,深度以大斜面在砧木切口上微露時為適。綁縛方法同劈接。適用于一年至二年生白榆苗做砧木的嫁接,方法同上,一般一株砧木只插一根接穗,嫁接后綁好。按嫁接時間分為夏季芽接和秋季芽接,按嫁接部位分為高接和底部接。金葉榆資料中華金葉榆對寒冷、干旱氣候具有強的適應性,適宜生長區(qū)域為北緯47°10′至22°11′(黑龍江伊春至廣東中山),東經(jīng)133°56′至79°55′(黑龍江雞西市至新疆和田),橫跨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五種氣候帶。中華金葉榆對寒冷、干旱氣候具有強的適應性,抗逆性強,可耐-36℃的低溫,同時有很強的抗鹽堿性。工程養(yǎng)護管理比較粗放,定植后灌一兩次透水就可以成活。
金葉榆屬密枝型白榆,具有造型容易、種類豐富的特點。由于其枝條萌生量大,生長速度快,一般1年生苗即可進行修剪造型。常見的有高球型、低球型、喬木雙層造型、喬木多層造型、柱型、動物型等。各類造型均以白榆為砧木進行嫁接而成。高球型一般在砧木離地面1m處嫁接,接后第二年春季進行修剪成球;低球型在砧木離地面5m處進行嫁接,接后第二年春季進行修剪成球;喬木雙層、多層造型是在主干高度2m以上的砧木上進行,分別在地面1m處或2m處、處進行嫁接,生長1年后進行修剪,可修成方型、球型、三角型等多種造型;柱型金葉榆可用底部嫁接苗經(jīng)4~5年時間培養(yǎng),或在主干通直的砧木上密集嫁接,反復修剪而成;動物型是為費工的一種,需要結合盤扎、嫁接、修剪多道工藝而成,也是市場價值高的一種。各類造型均具有造型豐滿、顏色金黃的特點,觀賞性普通綠色品種。金葉榆真是個好品種啊,怪不的園林綠化工程用金葉榆這么多啊。
金葉榆為榆科榆屬白榆的變種,生長迅速,枝條密集,耐強度修剪,是優(yōu)良的彩葉觀賞樹木。形態(tài)特征金葉榆葉片金黃,有自然光澤;葉脈清晰;葉卵圓形,平均長3~5厘米,寬2~3厘米,比普通白榆葉片稍短;葉緣具鋸齒,葉尖漸尖,互生于枝條上?;ㄆ?~4月,果期4~5月。生物學特性金葉榆根系發(fā)達,耐貧瘠,水土保持能力強。對寒冷、干旱氣候具有強的適應性,在我國東北、西北地區(qū)生長良好,同時有很強的抗鹽堿性,能在0.5%以下含鹽量的鹽漬化土壤上生長,土壤pH值為9時亦可生長。育苗栽植扦插技術選用1年苗干做種條,用1000毫克/升萘乙酸速蘸,秋末冬初或第2年春季扦插,株行距20×30厘米。插條上端露出地面,踩實后灌透水。插條生根成活后,萌芽較多,可及時疏芽,也可于萌條高2~3厘米時,選留壯條,其余的全部剪掉,促進留條的生長。嫁接選用當年徑0.6~1.5厘米的壯苗作砧木,選優(yōu)良無性系的1年育充實、粗3~4毫米具2~3個芽的長枝作接穗,在飽滿芽背面下削成長1.0~1.5厘米的平滑斜面,在相反的一面削一刀。扒開砧木根表土,從根頸黃色處剪斷,削成光斜面,用手捏,使砧木韌皮部與木質部分離,剪口頂部高位面皮層與木質部分離成袋狀,將削好的插穗插入砧木皮部,切忌皮部破裂。插入后用濕潤土培高,其高度稍接穗1厘米,保持接口處濕潤。播種種子宜隨采隨播。若當年不播,晾干,密封干藏。種子千粒重7.7克,發(fā)芽率70%~80%,播種時可不進行催芽處理。大畦育苗,條播行距20厘米,溝深3~5厘米,667平方米播種量5~7千克,覆土厚度1.0~1.5厘米。苗高4~6厘米時間苗、定苗,667平方米留苗約3萬株。當苗木長至30厘米以上時,加大追肥、量,適時中耕鋤草。到9月份后停止施肥,減少次數(shù),防止苗木徒長,提高苗木的越冬能力。1年生苗高6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