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板栗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5、緩放:緩放就是不剪。主要作用是分散營養(yǎng),緩和樹勢。對旺樹多采用緩放修剪。6、拉枝和刻傷:對樹冠內未采用摘心的強旺輔養(yǎng)枝,于春季樹液流動到芽開綻期間將其拉平,并在需要發(fā)芽部位的各芽子上方進行刻傷,使其抽生強旺枝,到冬季修剪時,再將緩放拉平的枝回縮到抽生強枝的部位上。7、摘心:當新梢生長到30厘米時,將新梢摘除。主要用在旺枝上,目的是促生分枝,提早結果。每年摘心2-3次。初結果樹的結果枝新梢長而旺,當果前梢長出后,留3-5個芽摘心。果前梢摘心后能形成3個左右健壯的分枝,提高結果枝發(fā)生比例,同時還能減緩結果部位外移。
九、采收與貯藏:1.采收:板栗采收方法有兩種,即拾栗法和打栗法。拾栗法就是待栗充分成熱,自然落地后,人工拾栗實。為了便于拾栗子,在栗苞開襲前要清除地面雜草。采收時,先振動一下樹體,然后將落下的栗實、栗苞全部揀拾干凈。一定要堅持每天早、晚拾一次,隨拾隨貯藏。拾栗法的好處是栗實飽滿充實、產量高、品質好、耐藏性強。打栗法就是分散分批地將成熟的栗苞用竹竿輕輕打落,然后將栗苞、栗實揀拾干凈。采用這種方法采收,一般2-3天打一次。
苗期管理很重要,這一環(huán)節(jié)直接關系到板栗種植的成敗,因此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要注意春旱。在北方春旱季節(jié),即4-6月,可視土壤墑情灌水2-3次,好在播種溝間開溝,順溝浸灌。又由于栗苗怕水淹,浸灌后應松土保墑。第二,正確施肥。幼苗生長1個月后,種子內的養(yǎng)分已全部消耗盡。這時,應及時對其追肥,時間可在6月上旬和8月上旬各追一次。肥量為每公頃約75kg。避免一次性施人過多,雨季追施或施肥后應立即灌水。第三,防止地溫過高。雖然板栗是喜光的樹種,但性喜濕潤,尤其是在苗期,怕干旱暴曬。如果過分暴曬,水旱不均,容易誘發(fā)立枯病。因此,苗前期應適當遮蔭。地膜覆蓋育苗時,5月中旬后地溫超過25℃,這時為防止地溫過高,可在膜上蓋2-3cm厚的土層,同時還能起到阻斷陽光、悶死雜草的作用。第四是避免抽條。抽條即栗苗自上而下干枯,主要原因是根系在凍土層內吸水困難,再加上北方早春干旱風大,枝條吸水量小而蒸發(fā)量大,因此引起抽條。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