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龍柏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龍柏(拉丁學(xué)名:Sabina chinensis (L.) Ant. cv. Kaizuca),又名刺柏、紅心柏、珍珠柏等,是圓柏(檜樹)的栽培變種,龍柏長到一定高度,枝條螺旋盤曲向上生長,好像盤龍姿態(tài),故名“龍柏”。柏科圓柏屬喬木,高達(dá)21米,胸徑達(dá)3.5米;樹皮深灰色,縱裂,成條片開裂;幼樹的枝條通常斜上伸展,形成尖塔形樹冠,老則下部大枝平展,形成廣圓形的樹冠,樹皮灰褐色,縱裂,裂成不規(guī)則的薄片脫落;小枝通常直或稍成弧狀彎曲,生鱗葉的小枝近圓柱形或近四棱形。常用于園林綠化,如街道綠化、小區(qū)綠化、公路綠化等。主要產(chǎn)于長江流域、淮河流域,經(jīng)過多年的引種,在中國山東、河南、河北等地也有龍柏的栽培。
(原種)喬木,高達(dá)20米,胸徑達(dá)3.5米;樹皮深灰色,縱裂,成條片開裂;幼樹的枝條通常斜上伸展,形成尖塔形樹冠,老則下部大枝平展,形成廣圓形的樹冠;樹皮灰褐色,縱裂,裂成不規(guī)則的薄片脫落;小枝通常直或稍成弧狀彎曲,生鱗葉的小枝近圓柱形或近四棱形,徑1-1.2毫米。
葉二型,即刺葉及鱗葉;刺葉生于幼樹之上,老齡樹則全為鱗葉,壯齡樹兼有刺葉與鱗葉;生于一年生小枝的一回分枝的鱗葉三葉輪生,直 伸而緊密,近披針形,先端微漸尖,長2.5-5毫米,背面近中部有橢圓形微凹的腺體;刺葉三葉交互輪生,斜展,疏松,披針形,先端漸尖,長6-12毫米,上面微凹,有兩條白粉帶。
雌雄異株,稀同株,雄球花黃色,橢圓形,長2.5-3.5毫米,雄蕊5-7對,常有3-4花藥。球果近圓球形,徑6-8毫米,兩年成熟,熟時暗褐色,被白粉或白粉脫落,有1-4粒種子;種子卵圓形,扁,鈍,有棱脊及少數(shù)樹脂槽;子葉2枚,出土,條形,長1.3-1.5厘米,寬約1毫米,先端銳尖,下面有兩條白色氣孔帶,上面則不明顯。
喜陽,稍耐陰。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抗寒。抗干旱,忌積水,排水不良時易產(chǎn)生落葉或生長不良。適生于干燥、肥沃、深厚的土壤,對土壤酸堿度適應(yīng)性強,較耐鹽堿。對二氧化硫和氯抗性強,但對煙塵的抗性較差。
圓柱形:龍柏主干明顯,主枝數(shù)目多,若主枝出自主干上同一部位,剪除一個,每輪只留一個主枝。主枝間一般間隔 20-30cm,并且錯落分布,各主枝要短截并剪成下長上短,剪口落在向上生長的小側(cè)枝上,以確保優(yōu)美樹形。主枝間瘦弱枝及早疏除以利透光,各主枝的短截工作,在生長期內(nèi)每當(dāng)新枝長到10-15cm時依舊短截,全年剪2-8次,以抑制枝梢的徒長,各主枝修剪時應(yīng)從下至上,逐漸縮短,以促進圓柱形的形成。注意控制主干競爭枝,以免造成分杈樹形。對大枝的修剪主要在休眠期進行,以免樹液外流。
南京博樂園林場 6年
———— 認(rèn)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