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皂角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皂角冠大蔭濃,壽命較長,非常適宜作庭蔭樹及四旁綠化樹種。另外、皂角果實富含胰皂質(zhì),故可以煎汁代替肥皂使用
緣具不規(guī)則細鋸齒,小葉柄深褐色密被絨毛。莢果兩型:小果鐮刀狀,肥厚無種子;大果扁平、直或略彎,有種子數(shù)粒。大、小果均具長喙
熟后紅棕色被霜粉。山東鄒城特產(chǎn)樹種,莢果入藥。植物形態(tài):落葉喬木,棘刺圓柱形,常分支。羽狀復葉互簇生,小葉6~16,卵形至長卵形,長3~8cm,寬1~2cm,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齒。
其他已知甾體化合物系統(tǒng)的皂角苷分布只限于百合科、薯芋科、玄參科。百合科菝葜根的皂角苷及洋地黃葉中的毛地黃皂苷、芰他皂苷和各皂苷等。
還具有粘膜刺激作用,有的也有作用,三萜系皂角苷分布廣泛。美遠志根、遠志根、桔梗根、甘草的根莖、Quillaja的樹皮等的皂角苷是有名的。其
皂角樹的莢果是制造植物膠的重要原料,與進口的瓜爾膠、田箐膠、香豆膠,具有相近的膠體性質(zhì),被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食品衛(wèi)生,天然氣及工礦等部門。我國對植物膠的年需求量在4萬噸以上,而國內(nèi)生產(chǎn)能力不足3000噸,且質(zhì)量標準不高。因此,大力發(fā)展皂角樹的種植,成為緩解我國植物膠供求矛盾的優(yōu)選方略,積極推進皂角樹的宣傳與種植,正成為目前我國皂角樹發(fā)展的首要任務(wù)。
皂角是我國特有的蘇木科皂莢屬樹種之一,應呈劍鞘狀,略彎曲,長100~400mm,寬約40mm,厚10~15mm。表面紅褐色,被灰色粉霜,種子所在處隆起。兩端略尖,基部漸窄而彎曲,有短果?;蚬:?,兩側(cè)有明顯的縱棱線。種多數(shù),扁橢圓形,黃棕色,光滑。質(zhì)硬。氣微,有刺激性,味辛辣。完整的棘刺常分枝,有時再分小枝,刺端銳尖,基部扁圓柱狀,全長約10cm或更長,基部直徑0.8~1.2cm。表面紫棕色或紅棕色。體輕,質(zhì)堅硬,切斷面木部黃白色,髓疏松,棕色,無臭,味淡。習性:喜光而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及肥沃土壤,亦耐寒冷和干旱,對土壤要求不嚴。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