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山東對結白蠟樹,白蠟樹,重慶白蠟樹,白蠟樹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白蠟樹的小葉5-7枚,硬紙質(zhì),卵形、倒卵狀長圓形至披針形,長3-10厘米,寬2-4厘米,頂生小葉與側(cè)生小葉近等大或稍大,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鈍圓或楔形,葉緣具整齊鋸齒,上面無毛,下面無毛或有時沿中脈兩側(cè)被白色長柔毛,中脈在上面平坦,側(cè)脈8-10對,下面凸起,細脈在兩面凸起,明顯網(wǎng)結;小葉柄長3-5毫米。
白蠟樹栽植時,先要挖好樹穴,樹穴大小根據(jù)樹苗胸徑粗度而定,一般樹穴直徑不能低于樹苗胸徑的15倍為宜,樹穴深度不能低于樹穴直徑的3/4為宜。樹穴過小不利于其根系生長,還容易遭受風害。如果土壤不符合要求,要換客土。先填好底土并踏實,基肥要與回填土充分拌勻,苗木放到樹穴內(nèi)扶正后,檢查有無根系外露或不順暢,調(diào)整好后分2次填土,并分層踏實。
白蠟樹種植完后,要按要求及時澆好前3水,尤其第1水要澆透澆實,4-5天后再補澆第2水,以后根據(jù)情況澆第3水。栽植當年要盡量保持土壤濕潤,以利于樹苗盡快恢復長勢。秋末要澆透防凍水,第2年早春要澆好返青水,4-5月份正值春旱期,加之中國北方地區(qū)春季風大少雨且持續(xù)時間長,應澆1-2次水。
白蠟樹樹干基本骨架形成后,以后每年只需對過密枝、干枯枝、病蟲枝、下垂枝進行疏除即可。白蠟樹易受白蠟吉丁蟲、蚜蟲、天牛等危害。早春白蠟樹芽萌動前噴石硫合劑,每10天噴1次,連續(xù)噴兩次,以殺死越冬病菌。發(fā)病期用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800-1000倍液與任意1種殺蟲劑混配,進行樹干涂藥,防治白蠟樹流膠病。
褐斑病主要為害白蠟樹的葉片,引起早期落葉,影響樹木當年生長量。褐斑病的病菌寄生于葉片正面,散生多角形或近圓形褐斑,斑中央呈灰褐色,直徑1-2米米,大病斑達5-8米米。斑正面布滿褐色霉點,即病菌的子實體。
防治方法:播種苗應及時間苗,前期加強肥水管理,增強苗木抗病能力。注意營養(yǎng)平衡,不可偏施氮肥。秋季清掃留在苗床地面上的病落葉,集中處理,就地深埋或遠距離燒毀,減少越冬菌源。
煤污病的防治方法:通過間苗,修枝等措施,使樹木通風透光,增強樹勢,提高樹木的抗逆性。及時防治蚜蟲、介殼蟲、粉虱等,可用吡蟲啉或啶蟲脒等,同時摻入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可以有效防治病害的發(fā)生。介殼蟲是一種比較難防治的害蟲,一定要抓住若蟲活動高峰時用藥,可用狂殺蚧800-1000倍液,一般噴1次就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