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些書畫家的生卒時間等問題,在過去的文獻中,有的沒有記載,有的記載不夠真確,這樣,作品本身就變成了手材料,它能補充文獻的不足或糾正文獻的錯誤。
例如:有些書畫家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藝術水平,但在文獻上根本就查不到這位畫家,更談不上弄清他的字號、籍貫、生卒時間、藝術專長和主要活動了。這樣的例子是相當多的。
又如:宋代趙孟堅(子固)的生卒時間,許多文獻記載為生于南宋慶元五年己未(1199),卒于元代元貞元年乙未(1295),97歲。有人對此有懷疑,但一直未能解決。1962年《文物》第12期,刊載了蔣天格同志對這個問題的考證文章,推算出大約卒于景定五年至咸淳三年以前,依然還沒有作出肯定的結論。我們根據(jù)趙孟堅的朋友顧光題趙氏《水仙》卷詩,中有"甲子須臾事,蓬來尺五天"二句,清楚地說出趙孟堅死在甲子年,即南宋景定五年(1264),時年65歲。這樣就解決了多年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
再如:關于石濤的生卒時間,過去一直有不同的說法,傅抱石《石濤上人年譜》和郭味渠《宋元明清書畫家生卒年表》均記載為:生于明代崇禎三年庚午,清代康熙四十六年丁亥78歲尚在。廣東省博物館藏的石濤《山水》冊上石濤自題七絕云:"諸方乞食苦瓜僧,戒行全無趨小乘,五十孤行成往,一身禪病冷如冰。庚午長安寫此。"上海博物館藏的石濤 《六十自濤詩》云:"庚辰除夜抱疴,觸之忽慟慟,非一日語可盡生平之感者,父母今生此軀,今周花甲……"后接七言詩,其中有"……白頭懵懂話難前,花甲之年謝上天……。"我們根據(jù)這兩件作品,都可以推算出石濤生于明代崇禎十四年辛巳(1641),這兩件作品都是石濤五六十歲時所作,取的是整數(shù),按一般寫文章的習慣是可多可少的。近看到石濤《花卉》冊十開一本,其中畫蘭花的一開自題詩云:"十四寫蘭五十六,至今與爾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從前多食肉。"又畫芍藥的一頁末識云:"丁秋十月拈格齋先生句作畫"。按"丁秋"即"丁丑",即康熙三十六年(1697),上推56年則為崇禎十五年壬午(1642),這才是石濤的確實可靠的出生日期。
中國傳統(tǒng)書畫的作者,大都具有相當深邃的文學造詣,有不少書畫家,就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大文學家,他們的所寫所繪,往往與文學有相當?shù)年P聯(lián)。有一些書畫家喜歡寫自己的文章或詩詞,而另外的一些書畫家?guī)紫矚g寫古人或別人的詩詞文章;有些畫家喜歡臨摹古畫,或是古人詩意,并在其上題寫古人的詩句,而另外一些畫家則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上題寫自己的所作的詩。這種種情況的產(chǎn)生是由書畫家本人的喜歡和購買者的所求而決定的。只有后代人寫出前代人的詩詞文章,而前代人是決不可能寫出后代人的詩詞文章來的。如果發(fā)現(xiàn)了前代人寫了后代人的詩詞文章的話,可以肯定這件東西是偽造的。例如:晉代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尾紙上虞集的題詩就是后人偽造的,抄的是倪瓚明代洪武元年戊申題衛(wèi)九鼎《洛神賦圖》卷上的詩。倪詩原文為"凌波微步襪生塵,誰見當時窈窕身,能賦已輸曹子建,善圖惟數(shù)衛(wèi)山人。"因為顧愷之是無錫人,所以作偽者倪詩中"衛(wèi)山人"的"衛(wèi)"字改成錫山的"錫"了??加菁蜗檀景四耆缮晟琳四晡熳铀?,他如何能寫出倪瓚在洪武元年戊申的題詩呢?如果我們對古詩文不熟悉的話,像這樣的問題是看不出來的。
當然,運用避諱進行書畫斷代,要了解避諱的時代特點,例如宋代"玄"、"朗"等字是由北宋真宗趙桓大中祥符五年開始避諱的,在此以前這樣的字是不避諱的。如果見到一幅宋代人寫的字或者繪畫作品的題詩,款暑是大中祥符五年以前,對這些不避諱是符合規(guī)律的,而款為大中祥符五年以后的,這些字不避諱就不合規(guī)律,就有問題了。
我們這兒所講的只是一般的情況,此外,也還有極個別特殊的例外,如米芾的《蜀素貼》卷中,前后有兩個"殷"字,一個缺一筆,另一個就不缺。這就要根據(jù)具體的作品作具體的分析。
同時,對于避諱問題也不能僵死地一成不變地對待,有些臨古的書法作品,完全按照原樣臨而不避諱。例如經(jīng)過鑒定確為南宋趙構(高宗)所書的《臨古二體千字文》卷,就是完全按照唐人原件臨寫的,文內的字均避唐諱(諸如"淵"、"世"、"民"等字均被避諱),而沒有一個字是避宋諱的。
總之,避諱的問題是復雜的,在書畫鑒定中運用避諱來斷代,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要依據(jù)不同的條件,靈活掌握。
方琮的這幅山水所用材料為細網(wǎng)網(wǎng)絲絹,此絹在書畫鑒定中應為先的疑點。網(wǎng)網(wǎng)絲絹亦稱燈籠絹,是—種紋路極粗的劣等絲絹,在清中期至民國時期,江浙湖洲一帶均有生產(chǎn),此種絲絹的出現(xiàn),當是我國江南經(jīng)濟結構急劇變化的—種反映。它的時代背景是:由于在清雍、乾兩朝鹽運的復蘇,促進了揚州濱海一帶的經(jīng)濟發(fā)展,當時居住在揚州一帶的有錢人多為鹽商,據(jù)《康熙兩淮鹽法志卷二十七》記載:“山西、陜西、徽州之鹽商皆寓其處”。由于這些擁資千百萬的鹽商出于商業(yè)的需要,為改變其社會地位而投資文化,而把養(yǎng)士、附庸風雅、扶持文化藝術事業(yè)作為改變其社會地位的手段。由于他們以巨資收藏書畫,推動了江南—帶書畫供求結構的變化,書畫的需求量迅速提高,渤中書畫供求結構的變化牽動了小市民,形成了以書畫裝點門庭的社會風氣,這下子普通書畫的需求量則急劇上升,適應市場需要的廉價裝裱材料—網(wǎng)網(wǎng)絲絹應運而生。此絹大致可分粗細兩種,細者經(jīng)絲緯絲齊整,紋路成方格,但經(jīng)緯絲之間均有一條絲的間距,這樣在經(jīng)緯絲組成的方格間均能透底成小方孔狀;粗者經(jīng)絲紊亂而緯絲齊直,經(jīng)緯絲間距不等,如紋格不直之紗窗。此絹價格極廉,可用作低檔書畫的裝裱材料,但細網(wǎng)網(wǎng)絹在當時經(jīng)過特殊加工后可作為書材料。至清,當網(wǎng)網(wǎng)絹出現(xiàn)之后,便發(fā)展為以糊中纏土托絹,糊中纏入白笈將落絲。當絹拓出后,絲格間均以漿工添平而不漏底,使絹面平光如紙而能作畫自如。從現(xiàn)今流傳的此等托絹的畫作看,幾乎皆為清同光以后所畫,而此絹在清末畫家中除極少數(shù)廉價售畫的不畫家使用外,大多是坊間的行畫在使用,—般畫家均不使用。故方琮的這隔山水以網(wǎng)網(wǎng)絲絹為材料便引起首要嫌疑。由于材料粗糙,所鈐小印幾乎看不清為何字。從裝裱看,亦為民間粗制花綾所裱。這些皆是緣于成本合算,當時本為普通商品畫,面向普通購買者。
北京保利拍賣公司征集部古董古玩拍賣
面議
產(chǎn)品名:古玩鑒定
2020年田黃方印章的收購價格
1000000元
產(chǎn)品名:古董古玩,古玩交易,古玩鑒定,藝術品交易
大明宣德爐近期的上門收購價格
1000000元
產(chǎn)品名:古董古玩,古玩交易,古玩鑒定,藝術品交易
王大凡瓷板畫現(xiàn)金收購價格排行
1000000元
產(chǎn)品名:古董古玩,古玩交易,古玩鑒定,藝術品交易
鐵隕石價格
面議
產(chǎn)品名:瓷器鑒定
鐵隕石鑒定方法
面議
產(chǎn)品名:瓷器鑒定
想找直接收購田黃石的買家
面議
產(chǎn)品名:瓷器鑒定
大清銀幣重量多少克
面議
產(chǎn)品名:瓷器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