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建文、永樂瓷器款識大全
服務項目 |
免費拍賣,免費鑒定,免費展覽,修復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主持人 |
有 |
類型 |
國際拍賣中心 |
一、關于洪武時期的款識
迄止目前,尚未見到署洪武官窯年款的瓷器,但卻有署本朝紀年的民窯器,如刻有“洪武七年七月二十七日造此”紀年款的青白釉罐。明代正德、嘉靖和清代康熙、道光年間,均有仿洪武年款的贗品。至于洪武官窯器中究竟有無署款器物?這個待考的問題,有待發(fā)現(xiàn)實物,方能釋疑。建文時期,也未見到署官窯年款的瓷器。
二、永樂時期款識特征
明洪武、建文、永樂瓷器款識大全
明、清兩代于官窯器上冠以帝王年號款識者,始于永樂,后成定制。但永樂官窯器署款并不普遍,傳世品中僅見到青花、釉里紅、白釉、紅釉、冬青釉等幾個品種。一些無款的琢器和圓器,制作也很精細,這在當時御用器與民用器嚴格區(qū)別的情況下,看來也應屬于官窯制品。
青花器中,僅見壓手杯署款,款識均寫在器里中心,并有圖案花紋圍繞款字,其形狀有三種:
1、中間四字篆書,以雙鴛鴦圍繞;
2、繪雙獅滾繡球,年款寫于球心;
3、青花單線圈,內繪團花,花心里書四字篆書款。
明洪武、建文、永樂瓷器款識大全
明洪武、建文、永樂瓷器款識大全
明代谷應泰所著《博物要覽》中對永樂壓手杯的記載,與故宮博物院所藏兩種款識的壓手杯實物相印證,是吻合的。
此外,其他的永樂青花器中,還有繪龍紋或者花形圖記款的。
釉里紅器中,署款器僅見兩件云龍紋雙環(huán)耳大瓶,口沿下分別署以永樂元年(1403年)與永樂四年(1406年)紀事楷書款識。
單色釉瓷器,僅見印款與刻款兩種體式:
1、印款的有白釉、冬青釉、紅釉的盤,高足碗、葵瓣口碗、小碗與盞托。所印“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除圍以單圈外,還環(huán)以葵花狀的一圈火云或者蓮瓣紋;因釉汁肥厚,款字若隱若現(xiàn),需借助光線透視,方能看清印款部位--一般在器心,唯高足碗有的于器內壁。
2、刻款的有紅、白、冬青釉高足碗和白釉小碗,碗心刻有“永樂年制”四字篆款,外劃有單圈或雙圈欄。因施釉厚,加之器心積釉,故即使刻紋很深,也不易看清;遇此情況,需側視詳察,方可觀得款識大概。但其中的白釉脫胎小碗,因為胎壁極薄,款識較為清晰。
明洪武、建文、永樂瓷器款識大全
明洪武、建文、永樂瓷器款識大全
永樂款字書寫特點:無論印、刻、寫,筆道都渾厚圓潤;起落筆處呈尖狀,折角處為圓角;字體結構嚴謹,剛勁挺拔。后世所仿永樂篆款,其筆道多為生硬折角,無柔和圓潤之感。所見偽款有:青花寫款、陰文刻款、陽文印款三種形式,字形寫法不一;款的外圍常飾花瓣圖案,線條硬直欠流暢;也有圍以單圈的。除仿永樂款的贗品之外,還有于永樂白釉圓器上后加陽文篆書的偽作款識,其凸起的字跡釉面上可隱見做舊的摩擦旋痕。
永樂時期瓷器上的年號款識,無論印、刻還是青花書寫,字體多為四字篆書。文獻記載中曾有六字之說,但迄今未見實物。故以四字楷書款或六字楷、篆體正規(guī)官窯款識寫于器里或底足、口邊者,多系后仿,尤以明代嘉靖、萬歷,清代康熙、雍正,晚清及民國,所仿永樂款識多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