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藍田玉,綠松石,
藍田玉的名稱初見于《漢書·地理志》,美玉產自“京北(今西安北)藍田山”。其后,《后漢書·外戚傳》、張衡《西京賦》、《廣雅》、《水經注》和《元和郡縣?圖志》等古書,都有藍田產玉的記載。至明萬歷年間,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稱:“所謂藍田,即蔥嶺(昆侖山)出玉之別名,而后也誤以為西安之藍田也?!睆拇艘鸷笫廊说募姞?,有的說藍田根本不產玉,有的說即使產玉可能是萊玉(色綠似菜葉的玉石)。
近些年,陜西地質工作者在藍田發(fā)現(xiàn)了蛇紋石化大理巖玉料,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興趣。1982年,地質礦產部地質博物館,展出了上述藍田玉的原石。這種蛇紋石化強烈時,局部已經變成與岫玉相同的玉石了。玉質從外觀上看,有黃色、淺綠色等不均勻的色調,并伴隨淺白色的大理巖。這種玉石雖然不很美觀,但因為藍田地?處西安古城附近,玉質硬度為4左右,容易加工,所以古人有可能采用做為裝飾品。
在漢代玉器中有兩件很像現(xiàn)今的藍田玉,一件是在陜西漢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大?型玉鋪首嵌在古墓門上;另一件是故宮博物院藏的漢代玉佩。從這兩件玉器玉質和色澤上看,很多地質學者都認為同現(xiàn)今的藍田玉相似。但它是否真是古代的藍田玉,則需加以進一步的考查
綠松石是由細小的綠松石礦物為主組成的隱晶質致密塊體,含有銅、鋁和水的磷酸鹽,通常產于次生淺成礦床中。多呈天藍色、暗藍色、藍綠色和綠色,風化強烈的呈綠白色。具有柔和的蠟狀光澤。硬度6,比重2.6~2.8。平均折光率1.61~1.63。
綠松石在中國也是古老的傳統(tǒng)玉石,早在新石器時代,它同青玉、瑪瑙等玉石一起用作裝飾品。據(jù)《中國古代礦業(yè)開發(fā)史》一書中的統(tǒng)計,從新石器晚期的齊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遺址到南北朝時代的墓葬中,有多處發(fā)現(xiàn)過綠松石裝飾品。
中國綠松石,除鄂西北為其產地外,近幾年在陜西、新疆、安徽、河南等省都有發(fā)現(xiàn),由于鄂西北諸縣古屬襄陽道管轄,所以又把鄂西北諸縣所產的綠松石稱為襄?陽甸子,且開采的歷史也悠久。但全世界產綠松石的以波斯為,因通過土耳其輸入歐洲各國,又有“土耳其玉”或“突厥玉”之稱。我們在鑒定中國古代出土?的綠松石制品時,也應考慮其玉料來源,不一定都是襄陽甸子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