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是整個民國名家里邊的的十幾個藝術家其中的一位,當然他是就像關先生所說的一樣,香港的書畫家關善明先生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當然那是引用了香港歷史博物館的朱景然的話,就說王步的作品是酷似仙筆畫,是、的。
像王步的作品分幾個時期:在民國時期的王步作品那些特別工細的,如果大家看步青花的那個展覽,在里面像那個里面的花鳥像畫蘆燕的橫板,畫山雀的橫板,畫牧童的一尺二的橫板,還有畫畫山水的1尺2個橫板,還有兩塊青花斗彩雙宿雙歸的瓷,那上面都能看到中國傳統(tǒng)繪畫宋元的藝術氣質。這是王步在民國時期一些作品的典型特征,能看到中國畫源遠流長的一些氣勢。
王步一生勤奮,9歲到景德鎮(zhèn)學瓷,他在合興瓷社得到了一個非常好老師的贊賞,比如一個人是一個叫吳靄生的廣東人,吳先生一輩子把所有的積蓄,當時在190幾年的時候,就把在香港的五百大洋全部帶到景德鎮(zhèn),開發(fā)了一個叫毓麟窯。王步早期就供職在這個合興瓷社,所以有很多王步早期的作品都是非常漂亮的。因為他是毓麟窯的瓷胎,當時由于環(huán)境和背景的需要,大多都是寫著什么大清乾隆、大清雍正那么一種款,現(xiàn)在這種款識的那種小件,包括文房都得到了大家這是王步早期作坊的這么一種共識。
王步(1898-1968),字仁元,號長湖、竹溪道人,晚年又號陶青老人,齋名愿聞吾過之齋。祖籍江西豐城,生于景德鎮(zhèn),自幼學繪青花,喜畫極為工細的鳥食罐、小文房等。1919年應聘入瓷業(yè)美術社擔任仿古瓷的制作,朝夕臨摹明、清官窯名品,深得古瓷畫意構圖之精髓。繼之同景德鎮(zhèn)陶瓷實業(yè)名家吳靄生合作,研制青花仿古,大有心得,1926年吳氏病逝,王步始啟自身創(chuàng)作之端,采用水墨畫的若干技法繪制青花,制作出雅致清新的作品,一洗晚清瓷畫的繁瑣陋習,為當時的陶瓷藝術界開啟了一種嶄新的風氣。
王步(1898-1968年)原名王仁元,號竹溪,晚年瓷畫常署“陶青老人”江西豐城人,系清代同宣年間景德鎮(zhèn)青花藝人王壽春的兒子。王步其名,源于漢代桑欽著的《水經注》一書,其中“贛水又東北逕王步,步則有城等等,今渭步?!倍?。受其父親影響,從小喜好畫畫。王步六歲時,父親因勞成疾,沉病而逝,遂與母親扶柩還鄉(xiāng)。十三歲時,返回景德鎮(zhèn)拜師叔許友生為師,學研青花。后入“陳記干順”瓷坊務工。1919年春,邂逅廣東瓷商吳靄生,進“合興瓷莊”專事仿古青花瓷,1919年加入“瓷業(yè)研究社”相助促進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的發(fā)展。吳靄生資助王步去北京故宮朝夕研習歷代官窯名品,受益匪淺,為日后師古創(chuàng)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后,王步的水墨青花一反元明青花繁縟之風,黃慎、八大畫作遺風,不僅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瓷商爭購不讓,而且南昌“麗澤軒”,九江“玉桮堂”也專利包銷,影響甚廣。
王步瓷板畫市場價格民國時期瓷板畫大行其道,許多人的繪瓷技藝并不在“珠山八友”之下,很受當時商人們的歡迎,他們的作品以粉彩瓷板為主,畫面多種多樣,山水、花鳥、人物、蟲草無所不精。當時瓷板尺寸有大有小,大到三尺多的中堂,小到用茶盤底剪下的薄片,四張薄片配成一套裝上精美木框,十分流行。
步入21世紀的今天,瓷板畫可謂百花齊放,大型瓷板畫的佳作不斷涌現(xiàn),山水畫的氣勢磅礴,人物畫的形神兼?zhèn)?,花鳥畫的多姿多彩,使瓷板的創(chuàng)作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它是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由于存世量有限,瓷板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這次就有一部分民國時期的瓷板,盡管不是屬于特別精的,但拍出的價格不菲。它們是“珠山八友”的作品,代表了那個時期瓷藝文化的風格?!八麄兊淖髌愤^去的幾萬元賣到這兩年的幾十萬,現(xiàn)在一幅‘珠山八友’的作品賣到上百萬已不是新鮮事?!?br/>
王步青花是景德鎮(zhèn)陶瓷藝苑中一枝奇葩,其作品以筆意簡練、博大精深和水色瑩澈、的藝術特色而樹一幟。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了青花藝術一代新風,展示出青花繪畫的新姿彩,形成了自身鮮明的青花藝術特色——淳雅、簡潔、清雄,從而步近代,無人可步其后塵。
而王步的“愿聞吾過之齋”緣起不可考,大抵取自“子路聞過則喜”的意思。
“聞過則喜”并不容易。“愿聞吾過之齋”也確實體現(xiàn)了主人的雅量和情懷。
荀子說過,“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批評我批評得正確,他就是我的老師;肯定我肯定得正確,他就是我的朋友;一味對我阿諛奉承者,正是要敗壞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