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代,銅,鐵錢并用,鑄錢數(shù)量相當可觀,十幾位皇帝共有四五十種年號錢。南宋淳熙七年鑄行的淳熙通寶,錢背上有“柒”字紀年,至淳熙九年后改成小寫,這就是所謂的紀年錢。這種錢幣紀年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末,是宋錢的一大特征,比歐洲錢幣紀年要早三百多年。
在我國元朝和明朝時期主要推行紙幣,銅錢鑄造較少。
明中葉以后,白銀成了主要貨幣,銅錢僅用于小額支付,但它仍然是發(fā)行的。清光緒年間,兩廣總督張之洞吸收了西方鑄幣的技術,向英國購置了造幣機器,在廣州籌建造幣廠,率先機器制幣,實施了中國錢幣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的制幣技術,在光緒后期取得了成功。從此,機制幣全面進入我國的貨幣領域。
我國各個時期的古錢幣經(jīng)歷了風風雨雨四千年歷史的考驗,源遠流長,琳瑯滿目,其形狀各異,品種眾多,創(chuàng)造了七十多項世界之,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錢幣可以說是一個國家歷史發(fā)展的縮影。中國古錢幣在它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已逐步形成了特色的東方錢幣文化體系,因此它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發(fā)現(xiàn),古錢幣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收藏。
舊版紙幣在目前的收藏市場上比較熱門,行情也好,除了有一定的升值空間,也具有重大的紀念意義。隨著舊版紙幣的收藏群體隊伍的逐漸壯大,是多數(shù)人在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會選擇的一種新的投資方式,收藏舊版紙幣風險比較小。
紙幣貶值是指紙幣因發(fā)行過多而急劇貶值。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屬貨幣量已定的情況下,紙幣發(fā)行越多,單位紙幣所能代表的金屬貨幣量就越少,紙幣的貶值程度就越大。紙幣的貶值程度即紙幣貶值率的計算公式是: 紙幣貶值率=(1-貨幣需要量/貨幣發(fā)行量)×。例如,一個國家某個時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是100億元,實際發(fā)行的紙幣是200億元,那么該國的紙幣貶值率=1-100/200×=50%。
“交子”的出現(xiàn),便利了商業(yè)往來,彌補了現(xiàn)錢的不足,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業(yè)績。此外,“交子”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發(fā)行早的紙幣,在印刷史、 版畫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紙幣印刷技術有著重要意義,是我國金融業(yè)在世界上的貢獻。
世界上共有兩百多種紙幣,流通于世界193個立國家和其他地區(qū)。作為各國貨幣主幣的紙幣,精美、多側面地反映了該國歷史文化的橫斷面,溝通了人民的經(jīng)濟交往。世界上比較重要的紙幣包括美元、 歐元、人民幣、 日元和英鎊等。 紙幣上的圖案大致能夠反應一個國家的價值取向,其內(nèi)容也傳遞了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文明程度。它是一張國家名片,呈現(xiàn)了這個國家在努力倡導一種什么樣的國家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