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的溯源性以實驗室所從事的校準服務來,即通過校準服務來演示實驗室的勝任能力、測量能力及測量溯源性。在實驗室簽發(fā)的校準證書中,表明有一條不間斷的溯源鏈,能夠將校準與計量基準或實現(xiàn)SI單位的自然常數(shù)聯(lián)系起來。
上述“SI”(單位制)是指由計量大會(CGPM)采納和推薦的一種一貫單位制,SI目前基于下列七個基本單位:長度單位米(m)、質量單位千克或公斤(kg)、時間單位秒(s)、電流單位安[培](A)、熱力學溫度單位開[爾文](K)、發(fā)光強度單位坎[德拉](cd)、物質的量單位摩[爾](mol)。
校準證書上的測量結果,包括測量不確定度以及(或者)符合計量規(guī)范的說明或聲明。這就是CNACL201―1999第9.2條以及ISO17025第條提出的主要內容。“計量基準”的含義是:具有的計量學特性,其值不必參考相同量的其他標準,被的或普遍承認的計量標準。
基準的概念同等地適用于基本量和導出量?!八菰葱浴笔侵福和ㄟ^一條具有規(guī)定不確定度的不間斷的比較鏈,使測量結果或計量標準的值能夠與規(guī)定的參考標準(通常是計量基準或計量基準)聯(lián)系起來的特性。這條不間斷的比較鏈也稱為“溯源鏈”。
測量準確度是測量結果中系統(tǒng)誤差與隨機誤差的綜合,舊稱度。由于儀器校準檢測中的測量準確度與真值相聯(lián)系,真值是一理想概念,故測量準確度也是一理想概念。準確度是一個定性的概念,只能表達為高,低,而測量不確定度是定量的概念。
JJFl059—1999(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給出的測量不確定度的定義是:“表征合理地賦予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與測量結果相聯(lián)系的參數(shù)”,用于評價測量的水和質量。不確定度越小,則測量結果的可疑程度越小,可信程度越大,測量結果的質量越高,水越高,其使用價值越高,反之亦然。
據(jù)計量校準檢定管理工作的需要,檔案的內容直包括:設備采購前的設備申購單、設備調研報告、設備供應方的質量能力評價報告、設備采購臺同等方面內容;設備購進時的設備使用說明書及隨機資料附件、設備驗收報告。
而建立完善的設備計量管理檔案,無疑是有效的方法。對自制設備而言,檔案還要包含設備設計及鑒定資料部分。另外,標準物質的購進、保管、使用,也應納入檔案管理中??傊?,計量管理檔案是計量管理的手材料,它的內容與否,直接關系到設備正確使用、和周期計量校準檢定工作的有效進行。測試設備分類編 .登記造冊.實行設備檢定工作的動態(tài)管理根據(jù)計量管理檔案所收集的內容.結合測試設備的使用類型,計量管理人員應設立設備計量管理臺帳。臺帳內容應包括:設備名稱、型 、制造廠、出廠編 、生產日期、放置地點、檢定時間和周期、檢定結論、本單位管理編 、概況、操作人員等方面。
設備計量管理臺帳是計量管理人員常用的.也是的管理工具。通過它,可以使管理人員對所有設備的現(xiàn)行計量情況,一目了然,為實行、動態(tài)的計量管理.提供依據(jù)。通過臺帳,可以及時準確地將待檢定設備,送到法定機構完成計量校準檢定(一般可提個月通知使用部門,做好設備送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