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豇豆紅釉因其色調(diào)淡雅宜人,以不均勻的粉紅色、猶如紅豇豆一般而得名。又因其淺紅嬌艷似小孩臉蛋、如三月桃花,又被人稱為“娃娃臉”、“桃花片”、“美人醉”等。
釉質(zhì)特點(diǎn):豇豆紅釉質(zhì)勻凈細(xì)膩,含有粉質(zhì)。紅釉中往往散綴有因燒制時氧化還原不同形成的天然綠色苔點(diǎn),稱為“苔點(diǎn)綠”。其中,綠色連成一片者稱“蘋果綠”,綠色稍淡者稱“蘋果青”。
釉色分類:
者,名為“大紅袍”或“正紅”,釉色明快鮮艷,通體一色,潔凈無瑕。
居中者,釉如豇豆皮,含有深淺不一的斑點(diǎn),甚是柔和悅目。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綠斑苔點(diǎn),今稱作“美人醉”或“美人霽”。
色調(diào)再淺些被稱為“娃娃面”或“桃花片”,雖不如深者美艷但卻有幽雅嬌嫩之態(tài)。
下品者,或色調(diào)更淺,或晦暗渾濁,名為“乳鼠皮”或“榆樹皮”。至于器身呈灰黑不勻的“驢肝、馬肺”色,與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類,則為次品。
常見器型:豇豆紅無大器,常見為文房用具,如太白尊(水盂)、石榴尊、菊瓣瓶、柳葉瓶、洗、印盒等。其中,菊瓣瓶、柳葉瓶、萊菔尊、蟠龍瓶、鏜鑼洗、太白尊、蘋果尊、印泥盒組成的八大碼,為康熙名瓷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