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絲繩表面(局部或整體)出現的氧化現象。 新鋼絲繩表面銹跡(浮銹)產生的原因:
一是生產中酸、堿、鹽等物質殘留在鋼絲表面,
二是鋼繩油脂中含酸、堿或水分過大,
所謂捻制缺陷,從廣義來說,即凡是鋼絲繩在捻制中(指捻股或繩)所出現的不符合鋼絲繩標準中捻制質量要求的各種缺陷質量要求的各種缺陷統(tǒng)稱為捻制缺陷,
刮傷:這種損傷是運輸或裝卸中造成的缺陷,一般由運輸途中引起。
釘傷:繩頭釘上已造成內層損傷,繩頭釘固定而造成的此類現象一般不屬于質量問題。
拉伸調整:檢查鋼絲繩的張緊力是否適當,必要時進行張緊調整。
檢查:對每段鋼絲繩都需要經常檢查其破損、變形、斷根、鎖死等情況,及時處理損壞問題。
存儲:鋼絲繩應該存儲在干燥、通風和沙塵很少的地方。在暫時不使用時,應該盤繞整齊并妥善存放。
定期檢查和保養(yǎng)是必要的來確保鋼絲繩的正常運作。應該遵循制造商的指導以及實際情況來確定相應的保養(yǎng)周期和方法,并注意鋼絲繩的安全使用。
正確布置數量與方法:鋼絲繩直徑小于或等于18mm,少數量3個;直徑18mm~26mm,少4個;直徑26mm~36mm,少5個;直徑36mm~44mm,少6個;直徑44mm~60mm,少7個;卡頭安裝后受載一、二次應做檢查是否松動。一般情況下,螺母需要進一步擰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