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濕劑根據(jù)性質(zhì)分為兩類,潤濕劑有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包括烷基硫酸鹽、磺酸鹽、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硫酸鹽、羧酸皂類、磷酸酯等。
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包括聚氧乙烯烷基酚醚,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等。
涂料潤濕劑分為底材潤濕劑和潤濕分散劑兩種,其中底材潤濕劑是用于改善涂料的表面張力和滲透性,使其能夠更好地潤濕底材,從而提高涂料的附著力,特別是對提高底漆對底材的附著力方面應(yīng)用得非常廣泛,一般是一些氟碳或者氟碳改性的離子或者非離子型的物質(zhì)或者其他能夠改善底材潤濕的物質(zhì)。
一般情況下,對于疏水性不是很強的藥物,通常用到乙醇、丙二醇、甘油等化合物與之研磨來達到濕潤目的。對于疏水性強的藥物或藥材,一般選用HLB值為6~15之間的表面活性劑。
(1) 接觸角:接觸角是指液滴和鋪展表面間的夾角,所選潤濕劑應(yīng)能降低疏水性藥物接觸角,使其小于90°。接觸角為0時,完濕潤;接觸角為0~90°時則能潤濕,為親水性藥物;接觸角為大于90°而小于180°時不能潤濕;接觸角為180°時則完全不潤濕,為疏水性藥物。
(2) 界面張力:某些潤濕劑改變疏水性藥物和溶劑的界面張力。
(3) 潤濕量:潤濕點是指恰好使100g疏水性藥物潤濕所需溶劑的量,加入潤濕劑可以使?jié)櫇顸c下降,即減少溶劑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