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比:使用稱量工具按產(chǎn)品的配比嚴格稱取水性環(huán)氧樹脂、水性環(huán)氧固化劑、水等各組分的重量;
舀?。阂ㄈ∷原h(huán)氧樹脂、水性環(huán)氧固化劑要使用各自的勺子,切記勿交叉使用,否則導致原材料報廢;
混合:使用低速攪拌器將混合的水性環(huán)氧樹脂和水性環(huán)氧固化劑充分攪拌2~5分鐘,直到混合物變成白色且均勻一致,攪動時沒有明顯痕跡,工具和容器清洗時毫無粘滯感,然后一邊攪拌一邊加水;
加水量:根據(jù)產(chǎn)品的終使用要求決定加水量,加水量越少,產(chǎn)品性能越好;同時如果加水太多水泥砂漿拌和太稀,易出現(xiàn)水泥制品收縮、踏落、開裂等常見問題;
施工:預先將施工舊界面的塵渣清除干凈并保持干燥,使用水性環(huán)氧稀釋液(水性環(huán)氧樹脂:水性環(huán)氧固化劑:水=1:1.5:3~5)將舊界面涂刷一次,然后再施工水性環(huán)氧樹脂灌漿料;
水性環(huán)氧樹脂灌漿料制造將散落在孔底的水下壓注灌漿料拌合物用空氣吸泥機或抓斗機清出,然后重新下導管灌注。(4)水下壓注灌漿料灌注正常后,連續(xù)進行,不得中斷。否則先灌入的水下壓注灌漿料達到初凝,將阻止后灌入的水下壓注灌漿料從導管中流出,造成斷樁。必要時,可在水下壓注灌漿料中摻入緩凝劑,以延緩水下壓注灌漿料的初凝時間。在灌注過程中,應經(jīng)常用測錘探測水下壓注灌漿料面的上升高度,并適時提升、逐級拆卸導管,保持導管的合理埋深。此時要注意,水下壓注灌漿料灌到孔口不再返出泥漿時可以微向上提動導管,而如果要提升導管0.5m~1.0m以上才能灌入水下壓注灌漿料就應該拆除部分導管。要注意觀察孔口是否返出泥漿。
當水下壓注灌漿料接近鋼筋籠。張拉前的工程張拉前需要做好下列:完成梁內(nèi)預留孔道、集束、制錨、穿束和張拉設備的。1.預留孔道制孔的方法:埋設管道法主要用語曲線管孔作。制孔時,先將薄鐵皮卷制成圖紙所需形狀尺寸的管道(也可直接使用波紋管來代替),置于模板內(nèi),灌漿料澆筑成型后,不在鐵皮管而直接將鋼絞線或者鋼絲束穿入孔道內(nèi)。抽芯的管法:主要用于直線管孔作。3.張拉工藝后張法張拉一般步驟如下:(1)鋼絲束、鋼絞線持荷5分鐘(2)鋼絞線束,有自錨性能的夾片、錨具,普通力鋼筋預應力筋的理論伸長值L(mm)可按下式計算:L=(PPL)/(APEP)式中:PP---預應力筋的平均張拉力(N),直線筋取張拉端的拉力。先將芯管預埋在模板構件內(nèi),待灌漿料澆筑完畢,構件強度達到一定強度后再將芯管。
灌漿施工方法
1、較長設備或軌道基礎,應采用分段施工。
3、二次灌漿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二次灌漿時,應從一側或相鄰的兩側多點進行灌漿,直 至從另一側溢出為止,以利于灌漿過程中的排氣。不得從四側同時進行灌漿。
②、灌漿開始后,連續(xù)進行,不能間斷。并盡可能縮短灌漿時間。
③、在灌漿過程中嚴禁振搗。必要時可用灌漿助推器沿灌漿層底部推動灌漿料,嚴禁從灌漿層中、上部推動,以確砌體強度是影響粘結面植筋抗剪強度的~個主要因素,對不同砌體強度進行有限元模擬分析,其結果如表5.2所示,計算結果表明:隨著砌體強度的提高。保灌漿層的勻質(zhì)性。
④、設備基礎灌漿完畢后,應在灌漿后3-6小時沿設備邊緣向外切45度斜角(見下圖)以防止自由端 產(chǎn)生裂縫 如無法進行切邊處理,應在灌漿后3-6小時后用抹刀將灌漿層表面壓光。
⑤、當灌漿層厚度超過150mm時,應采用豆石加固型高 強無收縮灌漿料。
⑥、當設備基礎灌漿量較大時,豆石加固型灌漿料的攪拌應采用機械攪拌方式,以灌漿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