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爾膠就分子結(jié)構(gòu)來說是一種非離子多糖,它以聚甘露糖為分子主鏈,D-吡喃甘露糖單元之間以β(1-4)苷鍵連接。而D-吡喃半乳糖則以α(1-6)鍵連接在聚甘露糖主鏈上。瓜爾膠中甘露糖與半乳糖單元之摩爾比為2∶1,即每隔一甘露糖單元連接著一個半乳糖分支。文獻中報道,瓜爾膠的分子量在220000左右。瓜爾膠分子的大特點也即大優(yōu)點便是與纖維素結(jié)構(gòu)非常相似,這種相似性使它對纖維素有很強的親和性,稱之為直接性(substantivity)。
瓜爾膠的初出現(xiàn)是作為刺槐豆膠(Locustbeangum)的替代品而產(chǎn)生的。在此之前,刺槐豆膠被廣泛應用于工業(yè)生產(chǎn)并造成了需求緊張。后來研究證明,雖然瓜爾膠和刺槐豆膠均為聚半乳糖甘露糖,但二者在化學組成和行為上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刺槐豆膠要達到大粘度需要高溫水煮,而瓜爾膠在冷水中就可以水化。
瓜爾膠直鏈上沒有非極性基團,大部分伯羥基和仲羥基都處在外側(cè),而且半乳糖支鏈并沒有遮住活性的醇羥基。因而瓜爾膠具有大的氫鍵結(jié)合面積,當與纖維結(jié)合時,形成的氫鍵結(jié)合距離短,結(jié)合力大。為賦予瓜爾膠更好的使用性能,通常對瓜爾膠原粉進行化學改性。瓜爾膠的改性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在分子鏈上引入陽離子基團,從而獲得一定的正電性。如用季銨鹽3-氯2-羥丙基氯化銨與瓜爾膠原粉在有機溶劑中醚化反應生成陽離子瓜爾膠。這種帶正電的改性瓜爾膠便可以與帶負電的纖維、填料粒子相互作用從而提高原有的助留、助濾和增強效果。另一改性方向便是設法增加瓜爾膠分子鏈的長度,增大其分子量,從而增強其架橋連接能力。陽離子瓜爾膠在冷水中可溶,這與陽離子淀粉相比是一個很大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