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霧的腐蝕 腐蝕是材料或其性能在環(huán)境的作用下引起的破壞或變質。大多數(shù)的腐蝕發(fā)生在大氣環(huán)境中,大氣中含有氧氣、濕度、溫度變化和污染物等腐蝕成分和腐蝕因素。鹽霧腐蝕就是一種常見和有破壞性的大氣腐蝕。這里講的鹽霧是指氯化物的大氣,它的主要腐蝕成分是海洋中的氯化物鹽——氯化鈉,它主要來源于海洋和內地鹽堿地區(qū)。鹽霧對金屬材料表面的腐蝕是由于含有的氯離子穿透金屬表面的氧化層和防護層與內部金屬發(fā)生電化學反應引起的。同時,氯離子含有一定的水合能,易被吸附在金屬表面的孔隙、裂縫排擠并取代氯化層中的氧,把不溶性的氧化物變成可溶性的氯化物,使鈍化態(tài)表面變成活潑表面。造成對產品極壞的不良反應。
鹽霧試驗是一種主要利用鹽霧試驗設備所創(chuàng)造的人工模擬鹽霧環(huán)境條件來考核產品或金屬材料耐腐蝕性能的環(huán)境試驗。它分為二大類,一類為天然環(huán)境暴露試驗,另一類為人工加速模擬鹽霧環(huán)境試驗。人工模擬鹽霧環(huán)境試驗是利用一種具有一定容積空間的試驗設備——鹽霧試驗箱,在其容積空間內用人工的方法,造成鹽霧環(huán)境來對產品的耐鹽霧腐蝕性能質量進行考核。它與天然環(huán)境相比,其鹽霧環(huán)境的氯化物的鹽濃度,可以是一般天然環(huán)境鹽霧含量的幾倍或幾十倍,使腐蝕速度大大提高,對產品進行鹽霧試驗,得出結果的時間也大大縮短。如在天然暴露環(huán)境下對某產品樣品進行試驗,待其腐蝕可能要1年,而在人工模擬鹽霧環(huán)境條件下試驗,只要24小時,即可得到相似的結果。
中性鹽霧試驗(NSS試驗)是出現(xiàn)早目前應用領域廣的一種加速腐蝕試驗方法。它采用5[%]的氯化鈉鹽水溶液,溶液PH值調在中性范圍(6~7)作為噴霧用的溶液。試驗溫度均取35℃,要求鹽霧的沉降率在1~2ml/80cm2.h之間。
醋酸鹽霧試驗(ASS試驗)是在中性鹽霧試驗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是在5[%]氯化鈉溶液中加入一些冰醋酸,使溶液的PH值降為3左右,溶液變成酸性,后形成的鹽霧也由中性鹽霧變成酸性。它的腐蝕速度要比NSS試驗快3倍左右。
鹽霧測試箱中是有兩個位置需要加熱,而且在各項標準中有明確規(guī)定,在進行中性鹽霧試驗時的溫度達到35℃、飽和空氣桶的溫度達到47℃;在進行酸性鹽霧腐蝕試驗時溫度許達到50℃、飽和空氣同的溫度需要達到63℃、飽和桶溫度需要達到47℃;而這些主要是因為高壓空氣在膨脹的時會因為壓力和體積的變化需要吸收很大的熱量,如果提前將高壓飽和空氣預熱到一定溫度,就會把箱內溫度直接拉低,導致試驗結果不準確。
為什么有時候設備不能加熱?
1.檢查試驗箱溫度傳感器是否有損壞,可以通過把傳感器的三根線A+、B+、B-先拆下來用表測電阻。,好的傳感器在測量的時候,其中兩項應該是通的,而另一項應該和另外來兩項中任何一項的電阻都應該是110Ω,反之就說明傳感器損壞,更換就可以了;
2.檢查試驗箱固態(tài)繼電器是否出現(xiàn)損壞,在不通電的情況下,可用萬用表側進出段是否導通,如果說導通,就說明固態(tài)擊穿,反之就說明固態(tài)繼電器完好;在通電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觀察繼電器上的導通指示燈是否點亮,對N線是否有220V的電壓,如果沒有,再接著查接觸器;如果有,再測量固態(tài)繼電器的輸出端對N線是否有22V的電壓,如果說仍然沒有,就說明繼電器損壞,需更換新的;
3.檢查加熱管是否出現(xiàn)損壞的現(xiàn)象,用萬用表測兩端電阻,如果有一定電阻的,如果說是好的,反之證明已進損壞,需要更換加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