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以非遺之絕技展中華文化之大美;
非遺重器,以景泰之絢爛頌祖國盛世之華章!
霍鐵輝大師的作品以新、精、巧、俏、小而著稱于世。
“精”是每件作品都要按的標準去構思設計,不惜十里挑一、百里挑一,要做到造型精美、紋樣適合、色彩清新亮麗;
“新”指每件作品都要給人以新的感覺,要做到和自己的作品不重復或雷同,也就是自己;
“巧”即作品的造型要巧,不纖細,不呆笨,要好看、耐看;
“俏”則指要發(fā)揮自己善于與其他工藝與原材料結合的特長,在適當部位用適當材料做恰到好處的裝飾,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小”是基于對環(huán)境空間的要求進行設計,為了方便當代人,霍鐵輝的作品一般都比較小,便于精工制作,便于裝飾,而且攜帶方便,適合擺放、收藏與欣賞。
如今,81歲高齡的霍鐵輝大師仍守在景泰藍設計和研發(fā)的一線,霍鐵輝大師認為:作為工藝為繁縟的中國藝術,景泰藍在創(chuàng)作當中有許多東西是只可意會,這當中也有技巧可尋,但不斷地下手做、嘗試、失敗才能做出來。“遠看造型中看色”,近處才能看見花紋,然而花紋是體現(xiàn)景泰藍藝術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掐絲的藝術就在這兒,因為沒有花紋的話,顏色從哪兒出來?紋樣的走向跟造型是一個整體,在做造型設計、色彩設計、紋樣設計的時候,要有一個中國傳統(tǒng)的根。
北京工美集團白孔雀出品《景泰六絕·盛世尊》作為一門地位顯赫的宮廷藝術,景泰藍的發(fā)展與傳承卻令人擔憂。就拿目前從事景泰藍創(chuàng)作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來說,在世者不足十位。霍鐵輝大師就是其中之一。
霍鐵輝,1943年生,景泰藍 僅有的“國寶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景泰藍制作技藝傳承人。1962年畢業(yè)于金屬工業(yè),并在北京工藝美術工廠工作。霍鐵輝大師曾多次受邀參加國際琺瑯藝術品展覽(比賽)會,與國際上的琺瑯藝術家們在創(chuàng)作技藝上展開了深入的交流,為在世界琺瑯藝術中汲取創(chuàng)作思想和中國琺瑯藝術走向世界做出了的貢獻!
霍鐵輝的作品以構思巧妙、造型新穎、色彩清新明快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因其高超的藝術魅力,令全球工藝美術界為之贊嘆和折服,他因此被海內外工藝美術界尊為“琺瑯界具影響力的大師”之一。
早在1984年,霍大師就應國際琺瑯藝術家的盛情邀請,受邀參加參加修改章程會議,并促使中國加入國際琺瑯藝術家,對世界琺瑯藝術發(fā)展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1984年 《小三鶴熏》 受邀參加第七屆國際琺瑯藝術展,成為景泰藍界早受邀參加國際琺瑯藝術展的中國大師。
2015年受北京工美集團委托,霍鐵輝大師創(chuàng)作的《友誼之船》,成為中國雙國禮大師,連續(xù)兩次被作為國禮贈予外國,兩次榮登國禮,展現(xiàn)了中國幾千年工藝美術的技藝和藝術魅力。使之成為當今中國景泰藍的藝術杰作,成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工藝珍品,代表當代中國工藝美術設計創(chuàng)作不制作技藝的水平,締造新的景泰藍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