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丹塞恩心理平臺 -04-2326
你好!研究顯示,我國女孩的性發(fā)育期較30年前提前了2-3年,隨著社會發(fā)展,物質(zhì)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營養(yǎng)充分,以及環(huán)境因素,青春期是明顯提前的。另外,信息時代的便捷,大量信息的刺激,兒童的大腦發(fā)育也和三十年前有很大不同?,F(xiàn)代孩子一周的信息量,是我們那時候一個月,甚至一年接觸的信息量。這些勢必帶來對應的心理發(fā)展的差異和提前,代際之間的差異被社會快速發(fā)展放大,代際沖突和割裂也愈發(fā)明顯。青春期不僅提前,而且周期更長,這是人類發(fā)展的必然,為了更好的成年階段儲備能力和力量。父輩們在這些快速成長而又陌生的青春期孩子面前,顯得焦慮緊張,試圖按照自己的成功經(jīng)驗掌控和安排孩子,害怕被,青春期問題就被定義出來了。每個孩子長大成人過程中,都要打敗一群人才能真正立,就像謀求界限的雄獅一樣,個要打敗的就是父母。青春期是蓬勃有力量的,也是斗爭和“破壞性”的,這些是成長所的。
錢丹塞恩心理平臺網(wǎng)友jiimAr-04-02
我今年30了,我弟弟26。我們都是在教師家庭長大的,父母從來不會打我們,從小對我們的管教都比較嚴格,但是也會遵從我們的意愿,也會傾聽我們的想法。
我印象中,從小到大我和弟弟都沒有叛逆期,青春期也是順順利利地過來的。也不覺得青春期非要怎樣怎樣才是青春,我們就順順利利讀書、考大學、工作、結(jié)婚,覺得也很美好。沒有遇到校園暴力,沒有讓家長老師頭疼。畢業(yè)五年,有著穩(wěn)定的工作,如今遇得良人成婚,弟弟也即將研究生畢業(yè)。
讀書時候身邊也有青春期叛逆的同學,發(fā)現(xiàn)他們基本有個共同點,都是反抗父母的管教?;蛟S父母從小對他們?nèi)鄙訇P(guān)愛,讓他們安全感缺失;又或許是父母管教過頭,讓他們倍感壓力,叛逆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表達不滿。早戀、打架、喝酒、通宵等行為是他們表達的方式,所以有些時候父母看到不對勁了,就越用力管,但是越用力孩子就更加反抗。
學會和孩子相處,學會和孩子溝通,把孩子當朋友,可以相互稱哥們姐們的,一定可以教育好孩子。
錢丹塞恩心理平臺 -04-1913
你好!青春期是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家長有這個意識很好,意識到他們要長大了就可以了。懂得尊重他的想法和個人空間就可以。不用特別提前??
陶人甲-04-06
孩子初二,從小學一年級到現(xiàn)在都是年級前幾名,去年九月因腿骨受傷休息了較長時間,后又不能參加校外培訓,學業(yè)壓力增大,出現(xiàn)焦慮抑郁偏執(zhí)厭學情況(暫無自殘傾向)不去上學,我們感覺是自我認知出了問題,難以接受不的自己,引起過度焦慮,計劃約心理咨詢師,但一號難求,請教陳博士,近期及以后家長應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