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漿可應用的市場極為廣闊,可以說,只要有塑料配色的地方,就存在著色漿的潛在機會:注塑、擠出、搪塑等工藝都可運用,采用注色泵加料或直接共混,與大多數基材均有良好的相容性,還可用于:PET、PVC、PP、PC、PMMA、PE、PS、ABS、PA6、PA66、PA11、PA12等塑料。
根據著色的對象和環(huán)境要求,色漿主要分為耐曬和不耐曬兩種。一般,內用在體系不存在相容性的情況下,以達到顏色要求低成本為原則,不要求耐曬。而外用要考慮以下因素: a.耐光耐候性; b.耐化學介質性(主要是耐酸耐堿性); c.與使用體系相容性; d.著色強度、遮蓋力及展色性; e.色漿與色漿之間匹配性;f.色漿的儲存穩(wěn)定性。
色漿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回收: 1. 分離和過濾:,將未使用的色漿倒入一個容器中。然后,使用過濾器或篩子將其中的固體或顆粒物分離出來,以便回收純凈的色漿液體。 2. 冷凍法:可以將未使用的色漿倒入冰盒或冰袋中,然后將其放入冷凍室冷凍。冷凍過程中,色漿中的水分會結冰,形成固體。然后,可以將冰塊從色漿中分離出來,得到回收的色漿。 3. 熱處理法:將未使用的色漿加熱至一定溫度,使其中的水分蒸發(fā)。然后,將蒸發(fā)的水分收集起來,得到回收的色漿。這種方法適用于水基色漿。 4. 化學方法:使用化學試劑或溶劑來分解或溶解色漿中的成分,然后通過過濾或沉淀的方式將回收的色漿分離出來。 無論選擇哪種方法回收色漿,都需要注意安全和環(huán)保。正確處理和處置廢棄色漿,避免對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造成損害。同時,可以考慮將回收的色漿用于其他工程或項目,以減少浪費和資源消耗。
應盡可能地選擇耐光耐候性等性能的單色色漿配色,但事實上往往都是復合色,因此好遵循無機與無機、有機與有機或耐光耐候性等性能接近(1/25ST沖淡,耐光性應在7~8或8級,耐候性應在4~5或5級)為原則,這樣,才能確保戶外的保色性,才能避免因著色色漿耐候性能明顯差異,導致時間長引起褪色或顏色不均勻而發(fā)花等涂膜缺陷。
助劑對顏料顆粒的解絮凝程度決定色漿分散體的大小和穩(wěn)定性。一般來說,不可能達到完全解絮凝(即顏料在體系中成原級粒子均一穩(wěn)定存在),只是以顏料顆粒的附聚體的形式均勻分布在體系中。好色漿的解絮凝程度是相當高的,也就是說,附聚體是盡可能小的,這樣才具有良好著色力、展色性和存儲穩(wěn)定性的保障。
一般水性色漿的貯存穩(wěn)定性在室溫 25 ℃左右時存放一年無明顯的分層、結塊、返粗、沉淀等缺陷,且著色力、展色性及其它物化性能沒有明顯降低。通??梢酝ㄟ^熱儲和冷凍實驗來加速老化判定,通過開罐效果評估和測配色軟件評定。
與色粉相比,液態(tài)色漿對環(huán)境沒有粉塵污染,采用的載體是植物油,大多產品都符合FDA認證;色漿在生產的過程中只需更換色漿袋即可更換顏色,整個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泄漏或與人體接觸,減少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特的軟袋包裝設計使色漿用后的壁掛殘留僅為1%,而普通的桶狀包裝的壁掛殘留則高達3%,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節(jié)約成本。
回收工藝流程
收集與分類:從涂料廠、印刷廠、紡織廠等色漿使用企業(yè)收集廢舊色漿,按照色漿的類型、成分、顏色等進行分類,便于后續(xù)的處理和回收。
預處理:采用過濾、離心等方法去除色漿中的大顆粒雜質、機械雜質等,為后續(xù)的回收處理提供較為純凈的原料。
回收處理:根據色漿的具體成分和性質,選擇合適的回收方法,如蒸餾、沉淀、氧化還原等,對預處理后的色漿進行處理,實現顏料、溶劑等成分的分離和回收。
精制與再加工:對回收得到的顏料、溶劑等進行精制處理,提高其純度和質量,然后根據需要,將回收的成分重新加工成新的色漿或其他產品。
生物回收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分解色漿中的有機成分,將其轉化為無害的物質或可再利用的資源。例如,某些細菌或真菌能夠降解色漿中的有機顏料或溶劑,實現色漿的生物降解和部分資源的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