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鐵能辨別不銹鋼嗎? 我們經常以磁鐵吸附不銹鋼管來驗證其優(yōu)劣和真?zhèn)巍2晃鼰o磁,認為是好的,貨真價實;吸者有磁性,則認為是冒牌假貨。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不切實的辨別方法。
常溫下按組織結構可分為幾類:
1.馬氏體或鐵素體型:如430、420、410等;
2.奧氏體型:如304、321、316、310等;
馬氏體或鐵素體是有磁性的,奧氏體型是無磁或弱磁性。通常用作裝飾管板的不銹鋼多數是奧氏體型的304材質,一般來講是無磁或弱磁的,但因冶煉造成化學成分波動或加工狀態(tài)不同也可能出現(xiàn)磁性 ,但這不能認為是冒牌或不合格。
原因如下:
強力磁鐵廠稱上面提到奧氏體是無磁或弱磁性,而馬氏體或鐵素體是帶磁性的。由于冶煉時成分偏析或熱處理不當,會造成奧氏體304不銹鋼管中出現(xiàn)少量馬氏體或鐵素體組織。這樣,304不銹鋼管中就會帶有微弱的磁性,會被磁鐵吸附。
另外,304不銹鋼管經過冷加工,組織結構也會向馬氏體轉化,冷加工變形度越大,馬氏體轉化越多,304不銹鋼管的磁性也越大。比如同一批的鋼帶,生產Φ76管,無明顯磁感,生產Φ19管。因冷彎變形較大,磁感就明顯一些.生產方矩形管因變形量比圓管大,特別是折角部分,變形更激烈,磁性更明顯。
這就告訴我們,如果不銹鋼帶弱磁性或完全不帶磁性,應判別為304或316材質;如果與碳鋼的磁性一樣,顯示出強磁性,應判別為不是304 材質。
所以
依靠傳統(tǒng)的是否有磁性來判別不銹鋼的方法,很有可能吃虧。
磁制冷技術的發(fā)展
1918年Weiss發(fā)現(xiàn),在磁場下會引起Ni溫度升高,并于1926年發(fā)表了關于Ni的磁熱效應的研究報告,他們是根據Edison和Tesla的專利進行的研究。磁性材料 1926年荷蘭物理學家美國化學家Giauque分別提出,對順磁材料進行絕熱退磁可以使溫度降低至液He溫度。1933年Giauque等人用成功地進行了絕熱退磁制冷實驗,溫度達到3.[7]。隨后的兩次實驗又分別達到0.34和0.2。50年代關于絕熱去磁的研究已很普遍。1954年,Herr等人制造出臺半連續(xù)的磁制冷機,1966年荷蘭的研究了順磁材料磁熱效應的應用仁列,提出并分析了磁Stirling循環(huán)。1976年美國NASA的研究中心的Brown用金屬Gd作為磁致冷工質·用超導體提供0-7的外磁場.成功地獲得了室溫附近的磁致冷。這一實驗具有重要意義.它揭示了磁致冷在室溫下的應用前景。后來美國.日本東京工業(yè)大學的橋本和前蘇聯(lián)。都對磁致冷材料和裝置做了許多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磁致冷是使用無害、無環(huán)境污染的稀土材料作為制冷工質,若取代目前使用氟里昂制冷劑的冷凍機、電冰箱、冰柜及空調器等,可以消除由于生產和使用氟里昂類制冷劑所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和大氣臭氧層的破壞,因而能保護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具有顯著的環(huán)境和社會效益。
1987年80多個國家參加簽署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規(guī)定,為了防止生產和使用氟氯碳類化合物造成的大氣臭氧層的破壞,到2000年全世界將限制和禁止使用氟里昂制冷劑,我國于1991年6月加入這個國際公約并作出規(guī)定,到2010年我國將禁止生產和使用氟里昂等氟氯碳和氫氟氯碳類化合物。因此,需要加快研究開發(fā)無害的新型制冷劑或不使用氟里昂制冷劑的其它類型制冷技術。迄今,在有關這方面的研究開發(fā)中,發(fā)現(xiàn)磁致冷是制冷,能量消耗低,的制冷方法之一。從目前美國室溫磁致冷技術研究進展情況看,在3到5年內,室溫磁致冷技術有可能在汽車空調系統(tǒng)中得到實際應用之后,并將進一步開發(fā)家用空調和電冰箱等磁致冷裝置。
什么是磁鐵的居里溫度?磁鐵居里溫度是指:隨著溫度的升高,由于物質內部基本粒子的熱振蕩加劇,磁性材料內部的微觀磁偶極矩的排列逐步紊亂,宏觀上表現(xiàn)為材料的磁極化強度J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當溫度升高至某一值時,材料的磁極化強度J降為0,此時磁性材料的磁特性變得同空氣等非磁性物質一樣,將此溫度稱為該材料的居里溫度Tc。
鋁鎳鈷磁鐵——具有中等的強度和很好的機械加工性能。在20世紀40年代被開發(fā)出來,目前仍在使用中。它們要比一般鋼鐵的性能強,但在強度上比較弱且需要很好地保存,因為它們易于退磁。如與釹鐵硼接觸,將會很容易逆轉并損壞鋁鎳鈷的磁場。
釤鈷磁鐵——具有高的強度和對高溫和腐蝕的抵抗能力。它是在20世紀70年代被開發(fā)出來的,是種所謂的稀土永磁體。幾乎與釹鐵硼擁有相似的強度,是貴的一種磁體,通常被用在需要抵御高溫和腐蝕的地方,也易碎和不易進行機械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