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的石亭、石塔、石鼓、石燈籠:
石塔是各種石料雕刻而成,有著特定的形式和風格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石塔石寺院佛塔的根基,它是連接塔身于地宮的重要部分,寺廟中常見的石雕佛塔。
石雕石鼓:大部分都不是單存在,常與門簪、門檻、門扇、門框、欄桿一起產生整體的石雕雕刻裝飾效果,和石獅子擺放在一起以增強美感,有祈福、吉祥、等裝飾作用。
石燈籠:也是造型藝術的一種,是用各種石材創(chuàng)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品。石燈籠是一種東亞傳統(tǒng)照明用具,源自中國,早雛形是中國供佛時點的燈。
佛寺、道觀的建筑原則與平面布局也都同于宮殿建筑,只是規(guī)模較小,并且在裝飾及室內擺設上帶有各自的宗教色彩。寺、觀內建有對稱的鐘樓和鼓樓;佛寺在佛殿之前還建佛塔,供奉佛舍利,音譯稱為“浮屠”。中國工匠用漢式樓閣建筑的構架技術修成佛塔式樣,稱為漢式塔,有木塔、石塔、磚塔、鐵塔等。
中國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陰陽宇宙觀和崇尚對稱、秩序、穩(wěn)定的審美心理。因此中國佛寺融合了中國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軸線布局、對稱穩(wěn)重且整飭嚴謹?shù)慕ㄖ后w。此外,園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國也較普遍。這兩種藝術格局使中國寺院既有典雅莊重的廟堂氣氛,又極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