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墻是由不燃燒體構成,耐火極限不低于3h。為減小或避免建筑、結構、設備遭受熱輻射危害和防止火災蔓延,設置的豎向分隔體或直接設置在建筑物基礎上或鋼筋混凝土框架上具有耐火性的墻。是防火分區(qū)的主要建筑構件;防止火災蔓延至相鄰建筑或相鄰水平防火分區(qū)且耐火極限不低于 4.0h的不燃性墻體。通常防火墻有內防火墻、外防火墻和室外立墻幾種類型。
建筑的耐火設計,目的在于防止建筑物在火災時倒塌和火災蔓延,保障人員的避難安全,并盡量減少財產的損失。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同、重要程度不同,層數(shù)不同的建筑物,火災的危險性是有差異的,因此在設計上要區(qū)別對待。我國《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中將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分為四級,作為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級標度,是防火技術措施中基礎的措施之一。耐火等級高的建筑物如一、二級建筑物,發(fā)生火災時被火燒壞、倒塌的可能性??;而耐火等級較低的建筑物火災時往往容易造成局部或整體倒塌,火災損失大。
高層建筑是指10層及10層以上的居住建筑,或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公共建筑。高層建筑的功能復雜、設備繁多;一旦發(fā)生火災,火災的縱向蔓延迅速,而人員的疏散困難,火災危險性大,損失慘重,因此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的選定更應該十分注意。高層民用建筑耐火等級主要是根據(jù)建筑類別來選定的,而建筑類別主要根據(jù)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疏散和撲救難度等來劃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