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孩子如何處理:
對于孩子戀愛的事情,家長不要堅決地反對,那是不行的,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不影響學習是位,然后就是不能有過于親密的接觸等。
所謂叛逆,顧名思義,就是反叛的思想、行為……忤逆正常的規(guī)律,與現(xiàn)實相反,違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種“長大了”的感覺(其實本質(zhì)依然是種幼稚的心理),是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欲,在思維形式上屬于“求異思維”,希望通過自己的“標新立異”甚至是“唱反調(diào)”,來引起別人注意,試圖改變別人和事物對自己原本看法的心理。
不喜歡按照別人說的去做;認為絕大多數(shù)規(guī)章都是不合理的,應該廢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囑同一件事會使他感到厭煩;對于那些與老師對著干的同學大加贊賞;認為成年人部分的話有漏洞,成年人的批評常常引起他們反感和憤怒;一旦決定做某件事,不管別人怎樣勸阻也不會改變主意;情緒起伏不定,脾氣暴躁;拖延;不想和父母溝通等等。越是不讓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他不想讓批評者感到順心,相反還覺得自己很有主見。
有相當數(shù)量的青少年對學校、領(lǐng)導、教師的宣傳,表現(xiàn)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們往往以社會上某些個別的不公正的事實來以偏概全地全盤否定正面宣傳。同樣,也有一些青少年不能從全局出發(fā),從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現(xiàn)實,片面地夸大社會主義制度的某些不完善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某些可取之處,有時甚至進行有意無意的反面宣傳。
隨著高中生的成長,立意識漸強,要求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希望受到過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長出于對子女的保護,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子女的渴望立與家長不恰當?shù)暮靡怅P(guān)心,就會產(chǎn)生思想上的沖突、矛盾?;蛟S有些家長因工作繁忙,很少與子女談心,進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嚴格的規(guī)定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因此,作為子女的高中生沒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產(chǎn)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學校老師的教育方式也是導致學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師不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居高臨下,指示學生怎樣想,怎樣做,根本不與學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與老師想法不同的學生引起老師反感,對學生進行人格侮辱,甚至動手打?qū)W生,這也很容易激起學生叛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