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仿汝窯者始于宣德官窯,署有宣德官窯款,其釉色較宋汝透亮,紋片較宋汝密而規(guī)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紋。清雍正唐英時再度仿汝窯,多數(shù)仿宋汝的天青色,紋片多為蟬翼紋,少有大紋片和無紋片的。唐英時的仿品鑒別時也很容易,因為宋汝為無光釉,清仿品則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隱現(xiàn)一圈藍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偽,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則屬清代特有,且御窯廠產(chǎn)品多書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為鑒定提供了方便。
汝窯天青釉弦紋樽,此樽仿漢代銅樽造型,器形規(guī)整,仿古逼真,釉色瑩潤光潔,濃淡對比自然。瓷樽始于宋,汝窯、定窯、龍泉窯均有燒造,是陳設用品。所見傳世宋代汝窯天青釉弦紋樽只有兩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以外,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亦收藏一件。
汝窯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氣泡,古人稱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時隱時現(xiàn),似晨星閃爍,汝窯瓷片的斷面,肉眼可見一些稀疏的氣泡嵌在釉層的中、下方。用放大鏡于釉面上觀察,中層的這些氣泡,于釉層內(nèi)呈稀疏的星辰狀,大的如星斗。但是,蘊藏在釉層底下的另一部分氣泡,從釉面上則很難透見。汝瓷在其胎體的釉層間,有一排肉眼可見的大小氣泡,這類同宋龍泉、南宋官窯等青瓷體系釉內(nèi)氣泡排列有異的景象,屬瑪瑙釉為釉的又一特征。同時表明,瑪瑙的粘度很強,以致釉內(nèi)與胎體中的空氣,在燒制過程中無法正常溢出,較多的被封閉在釉的下層;芝麻支釘釉滿足:。高濂的《遵生八箋》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小掙針”。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痕跡很淺,大小如粟米,汝窯是釘痕大部分如芝麻粒那么大,這是其它瓷窯所少有的。
棕眼:釉面的氣泡在窯中焙燒時爆破后未經(jīng)彌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