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鑒定辨?zhèn)畏椒ǎ?br />
1、分別從銅質及鑄造工藝、器形、紋飾、銘文諸方面與真器逐一進行對比,并參考偽器的各種情況作為標準進行考察,從而對該器各個方面的真?zhèn)斡幸粋€初步的認識。然后再綜合該器的各個方面進行整體的分析。
2、真器的表面銹色是經長期腐蝕而自然形成的,致密而有金屬光澤,與器體是連為一體的。尤其是銅銹已滲入器物內部,滲入花紋或銘文字口之內。而偽器的表面銹色一般是用快速腐蝕法作成,其特點是很薄且浮在表面。而厚的偽銹一般是用漆調顏色作成,灰暗,呆滯,既沒有金屬光澤,又沒有層次,浮于器表,疏松,易脫落,而露出新銅地子。
3、從器形上來說,中國古代各類青銅器的形制是有一定之規(guī)的。如被鑒定者器形不符合古代的規(guī)律,則有可能是偽作。
4、真器的花紋及銘文自然而生動,風格古樸、生動。而偽器則呆板、軟散,無生氣。偽銘鏨刻有刀鑿之痕,往往又破壞了原來的表面,腐蝕者模糊而臃腫。偽銘大多書法拙劣,文義不通,與真銘拓本逐字逐筆對照,自可辨?zhèn)巍?br />
5、偽器的器形、紋飾與銘文三者之間往往有矛盾,露出破綻。再者,銘文的性質與器物的類別不合者,或銘文所在的部位及行款不合于格式者,均有可能是偽作。需要指出的是,辨?zhèn)螘r詳細了解該器的出土情況與流傳經歷是很有必要的,往往能為辨?zhèn)翁峁┲匾木€索。
商周青銅器有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褥富麗等特點。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并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fā)展的鼎盛時期。西周青銅器從器形之間看,由于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制作方法同夏、商時期一樣,沒有太大的變化,都是手工制作,這樣不能鑄造出相同的陶范,所以,在西周時期也是沒有完全相同的青銅器造型,如果有,肯定有一件是偽器,或二者皆偽。 從紋飾之間看,由于同夏、商時代一樣為陶范鑄成,一范一器,沒有完全相同紋飾或刻痕的青銅器,除了個別用單范鑄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紋飾,不過這樣的紋飾在西周時期很少見。
青銅器的顏色真正做出來的時候是很漂亮的,是黃金般的土黃色,因為埋在土里生銹才一點一點變成綠色的。由于青銅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沒有任何兩件是一模一樣的,每一件都是、舉世的。隨著原始社會的發(fā)展,鼎由初的燒煮食物的炊具逐步演變?yōu)橐环N禮器,成為權利與財富的象征。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輕重,標志著權力的大小。在商周時期,中國的青銅器形成了特的造型系列:容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等等。青銅器上市滿了饕餮紋,夔紋或人形與獸面結合的紋飾,形成神靈的圖紋,反映了人類從原始的愚昧狀態(tài)向文明的一種過渡。
鏨花的過程是:先在素面銅板的補塊上,根據原來的紋樣將需要補雕的花紋延續(xù)描繪出來,然后用鏨花膠將要鏨花的補塊或成件在膠板_上粘結實;如果是瓶、壺等中空器物鏨花就可以在器內灌滿膠。等膠冷卻變硬就可以用鏨子鏨刻紋飾了。紋飾雕刻后棱角、邊沿都較鋒利,磨光,后用磨炭蹭圓滑。完成后加熱,取出鏨花膠,一個青銅器的補塊就完成了。
銅器由于受到腐蝕,銅性差別很大,銅性好的能焊,銅性差的難焊。茬口為紅磚色的還可以沾錫焊,但是要多燙口;青磚色或淺綠色的茬口則已無法焊接,只能用粘合劑粘接。對于銅鏡,由于是在花紋面焊接,所以只能用點焊。對于鎏金件的補塊用銅焊,否則無法鎏金。經過焊接的青銅器應該在蒸餾水中浸泡,以清除焊錫帶來的有害物質。
作銹一般在銅器表面底層的光滑層,在傳統修復技術上習慣稱地子,在它的上面為銹塊。青銅器的表面修飾,是從作地子開始,而后一層層往外做銹塊。
銅器的地子實際上是銅器經過埋藏或受到環(huán)境氣體侵蝕而形成的緊密地附著在銅質表面的腐蝕膜。青銅器的地子有黑漆古地、綠漆古地、灰漆古地、黃漆古地、棗皮紅地、浸地、翻銅地等等。古代銅器經過使用收藏,有摸有擦,因而,銅器的地子、花紋色調柔和。在做地子時,對于新配的補塊,要用腐蝕材料腐蝕成舊色,然后用粘合劑及各種礦物顏料涂抹在表面,干后再用粗布擦,使其形成同原件地子一樣的顏色及質感。地子如果用瓷漆來做更好,然后再用抹、刷、描、畫、拓、噴、點、磨、蹭等辦法,粘合劑和礦物顏料來做成銹塊,直到與原件協調-致為止,至此一件青銅器的修復工作才算完成。
去銹
青銅器的銹,按其形態(tài)來分大致有發(fā)銹、釉銹、貼骨銹和浮銹數種。發(fā)銹膨脹,釉銹硬脆,貼骨銹依附地子,浮銹松散,對于青銅有害銹一般都用鏨子或刻刀剔凈,然后用粘合劑調顏料封密起來。其它的銹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方法,一般胎身已經膨脹起的發(fā)銹不能除去,銅器上的銹一般先用刻刀小點錘敲敲、震震、撥撥、刻刻來剔落,而后可用酸梅泥、紅果泥糊敷,用以使銹松散,再用刻刀撥剔以去銹,這樣去銹不傷地子,銅器紋飾清楚。對于商周青銅器,除去浸地和翻銅地的青銅器,可以用碳酸銨來除銹,醋酸水涂液也可以去銹,但是一定要嚴格控制。對于商周春秋的銅器不能泡,否則會使銅器失去美麗的外觀都變成紅磚色了。這種方法適用于硬質銅銹的器物,如浸地、黑漆地、綠漆地等銅器。此外,還可以利用化學試劑除銹,化學試劑要根據銅器銹蝕的具體情況選擇使用。后, 為了保護青銅器,可使用蠟封
中國古代青銅器是幾千年前的歷史遺物,經過地下理藏,遭到自然界的腐蝕破壞,出土的銅器往往是破碎和殘缺不全的。因而大多數的青銅器都經過番修復工作,以利于它們的長期保存,更好發(fā)揮它們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一個完整的文物修復過程本身也是一項重要的研究工作,研究器物的時代特點、造型藝術、鑄造工藝,成為近代鑄造工藝的重要借鑒,因而修復工作是項重要而有意義的工作。
從事傳統青銅器修復的人員呈老齡化趨勢,進一步傳承面臨困難。在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對包括青銅器傳統修復、復制技術在內的傳統工藝進行科學化總結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