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書 手稿 醫(yī)學書廢紙價格求購:舊書 二手書 圖書 舊雜志 廢紙 期刊雜志 畫報 求購:連環(huán)畫報 年歷片 名人字畫 老信封 圖書 手稿信札 扇畫 古玩雜件 求購:線裝書 老錢幣 老式鐘表 西洋擺件 拍賣圖錄
回收藝術類,回收金融管理類,回收教材教輔類,回收漫畫,回收連環(huán)畫,回收圖錄,回收健康醫(yī)學類,回收社科類,回收名字畫,回收信札手稿,
地方志,古稱地志、地記、圖經、方志等,是指全面、系統(tǒng)地記述本行政區(qū)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
地方志,是志書及與其有關的方志機構、方志編纂、方志工作、方志事業(yè)、方志文化等事項或活動的總稱。簡稱“方志”。志書,即按一定體例,全面記載某一時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情況或特定事項的書籍文獻。狹義上的地方志僅指志書,社會主義新編地方志包括方志和年鑒。有特的寫作體例和格式,有嚴格的選材要求,有各種研究參考價值。
地方志的地方,不僅僅是針對中央的哪個地方,也不只是行政區(qū)劃界定的區(qū)域,而是廣義上的某個區(qū)域。它既可以是某個行政區(qū)域,如省域、市域、縣域、鄉(xiāng)域、村域等。也可以是一個地理概念,如江河的流域、山脈所在的區(qū)域、海域等。還可以是國域、國外的某個區(qū)域,如某個國家、某個國家的某個區(qū)域、跨幾個國家的某個區(qū)域等。
取向
一)、強調志書的查考價值;強調資料性、實用性、檢索性;
二)、強調志書的學術價值;強調著述性、學術性、可讀性;
三)、兼顧上述兩個方面。
基本要求
一般說,收入志書的,應該是那些能反映當地真實情況、反映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或發(fā)展趨勢、有時代特點、有借鑒作用、查考作用、教育作用和存史作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材料。選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
一)、觀點正確。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待材料,選一些今后也能站得住腳的材料。對歷史上的事情,應用歷史觀點實事求是地剖析,不能簡單地用政策作為衡量歷史事件是非的標準;要用“實踐檢驗真理”的標準評價過去。對于后的新事物,要充分記述。
二)、全面真實。材料一定要全面、真實、準確。廣泛收集材料,認真進行鑒定考證。未經認真查證的材料,要慎用。
三)、詳略得當。資料應充實些,篇章要詳細。
四)、要有深度。選取材料,要能從深層說明事物深層內涵,反映事物本質形態(tài)和特點,反映事物內在聯系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聯系、區(qū)別,反映事物的因果關系、發(fā)展規(guī)律。
專志是地方志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記述某一事物或某一事業(yè)的歷史與現狀的著述,包括志、專題志、部門志、行業(yè)志等立于綜合志書之外的志書。是單成書并具有的編纂體系的志書,而非綜合志中的某一部分的部門志或事業(yè)志或專題志等。在華夏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中,專志和綜合性志書一樣,既是客觀的文化載體又是厚重的歷史積淀,在記載歷史、傳承文明、服務社會中,和綜合性志書相映成輝。地方志中,專志的比重很大,尤其是社會主義新方志中,專志的比重更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純客觀記錄人、事、物,是地方志記述的基本要求;記述某一事物或事業(yè), “雖微必錄,無隱不宣”在深度和廣度上補充了綜合性志書之不足;順應社會發(fā)展,適應時代需求,豐富地方志內容,拓展地方志發(fā)展空間,是地方志科學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從地方志和專志的關系上看,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從綜合性志書和專志的關系看,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關系、一般和個別的關系。一般不能脫離個別而存在,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沒有個性就沒有共性。個別又總是同一般相聯結,個性體現著共性,為共性、一般規(guī)律性所制約。共性因其是事物同的、內在的、本質的東西,它比個性深刻;個性因其差異性、多樣性,它比共性生動、豐富。一般與個別的界限具有相對性,它們在一定條件下相互過渡、相互轉化。在一定范圍或關系中是一般的、共性的東西,在另一范圍或關系中,則可以成為個別的、個性的東西;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