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品相的民國三年袁大頭市場價格大約在1000元至1200元之間。這里的“通貨品相”指的是銀元保存狀態(tài)良好,沒有明顯的磨損或破損。如果銀元的品相更上一層樓,達(dá)到了“美品”的標(biāo)準(zhǔn),那么價格自然也會水漲船高,通常會在1100元以上。民國三年袁大頭中還有一些特殊的版別,如甘肅版。這些版別的銀元由于發(fā)行量較少,存世更為稀有,因此價格也相對更高。甘肅版的通貨品相價格大約在1100元至1200元之間,而美品的價格則可以達(dá)到1200元以上。對于想要收藏民國三年袁大頭的朋友來說,了解市場價格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學(xué)會辨別真假。市場上不乏一些假冒偽劣的銀元,它們雖然外觀相似,但價值卻大相徑庭。因此,在購買時一定要選擇信譽(yù)良好的商家,并仔細(xì)辨別銀元的真?zhèn)巍?br/>
民國時期,一枚銀元的價值極為重要,當(dāng)時僅需一枚銀元便可購買25斤大米。而在今天,這25斤的大米至少能夠滿足一個家庭20多天的食用需求。當(dāng)時并沒有太多養(yǎng)豬的農(nóng)戶,因此僅有富裕的人家能夠享受到豬肉,而一枚銀元可以讓一個家庭買到5斤豬肉。那個時期的上海無疑是中國繁華的城市,物價也達(dá)到了全國高水平。然而,在這樣熱鬧的上海,用一塊大洋就能在任何一家餐館享用到葷素搭配的一頓飯,甚至還能再加上一份美味的湯。如果有機(jī)會在民國任職,薪資甚至可能是小學(xué)教師的兩倍。倘若能夠在當(dāng)時的大學(xué)工作,一個月少能拿到100塊大洋。實際上,可以根據(jù)當(dāng)時人們的工資輕松推測出貨幣的價值。我國作家老舍在其作品《駱駝祥子》中寫道:“祥子年輕而有力氣,不抽煙也不賭博,努力工作了3年,終于攢夠了100塊錢,購得了一輛新車。”新中國成立之際,由于與民國時期的時間間隔并不長,因此其價值顯得相對較低。
隨著時代的推移,銀元的存量逐漸減少,其因性而升值。類似于舊版人民幣,保持得越好、圖案越清晰的大洋在市場上所具備的價值也隨之增長。如果家中擁有一些稀有的貨幣,比如錯版或樣品,這些貨幣的價值往往會超過其他普通大洋的估值。市場上曾出現(xiàn)過“袁大頭”以成交的實例。
袁大頭壹圓從1914年開始發(fā)行一直到1951年雖跨度幾十年但從年號上分類只有四個年份,分別是:民國三年造、民國八年造、民國九年和十年。20年底,我走訪了許多古董市場,發(fā)現(xiàn)銀元的售價頗高,條件好的每枚售價超過一千元。我考慮購買一些品相較差的銀元,這樣價格會更實惠,能購買更多。然而,一位我認(rèn)識的錢幣商人告訴我,銀元和古幣主要看品相,品相好的更容易升值,品相差的升值困難。聽從他的建議,我硬是花了8萬買了60枚銀元,平均每枚一千三百元。時刻關(guān)注銀元收藏市場的新動態(tài),包括成交價格、拍賣信息、新品發(fā)布等,以便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收藏策略。在選購大清銀幣時,一定要仔細(xì)辨別其品相和真?zhèn)?。品相好的銀幣不僅更具觀賞性,也更容易保值增值;而真?zhèn)螁栴}更是關(guān)乎到整個收藏活動的成敗。銀元收藏雖然具有較高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風(fēng)險。因此,在投資過程中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風(fēng)或聽信謠言。除了大清銀幣外,還可以關(guān)注其他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和收藏潛力的銀圓品種,以實現(xiàn)資產(chǎn)的多元化配置。
把銀元放在床上或者沙發(fā)等軟和東西上,將銀元鑒定器測試面放在銀元上,然后迅速向上提銀元鑒定器,真的銀元會翻跟頭,雖然不一定每次都翻,但多試幾次肯定會翻。含銀成份較低的普通高仿銀元只會翹一翹,不會翻個;不含銀的紋絲不動;夾鐵心的會立即被吸附。安某某照著古玩店的款式從網(wǎng)上買了一個,把自己買的十枚銀元拿出來一一嘗試,果不其然,十枚銀元都“翻了跟頭”,這可樂壞了老安,對十枚銀元就是老物件深信不疑。其實,雖然從盧某茍?zhí)庂徺I的銀元成分的確是銀,但老安忽略了一點(diǎn),市面上還有拿真銀仿制鑄造近代銀元,做舊后出售的情形。有關(guān)中國錢幣的國家圖書沒有介紹過“江西省造光緒元寶”及樣幣。目前關(guān)于銀錠和銀元的國家圖書, 均未提及江西除紅色蘇區(qū)曾鑄行過銀元外未曾鑄行或代鑄過隸屬本省或紀(jì)地本省的銀元。其中,葉世昌、郁祥楨和錢杰主編的《中國歷代貨幣大系·清民國銀錠銀元銅元(第8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版),包含了清中央、民國中央以及福建、西藏等25省和蘇維埃地區(qū)的所有種類銀元的正反面圖及文字說明。而在這25省中,始終沒有列出江西曾鑄行或代鑄的銀元及銀輔幣。同樣,采用大體相同的分類的《中國錢幣大辭典·民國編·金銀幣卷》(中華書局2011年版)也未提及此事。
光緒三十三年三月,清廷度支部以“一兩銀幣,與各省舊鑄龍圓,重量不同,奏宣以來,外間多以為不便使用”等理由,奏請“似不如改從七錢二分之制,以備推行”。奏準(zhǔn)后,造幣總廠依此試制通用銀幣一系列,面額計壹圓、伍角、貳角及壹角4種。其中主幣設(shè)計,僅將丙午“中”字系列外環(huán)圈的水波紋飾縮小,去除部分文字,改歲次為“丁未”及單位為“壹圓”,俗稱“丁未大清銀幣”。至此,原本主幣重量定在七錢二分的幣制再度擱淺,“丁未大清銀幣”成了光緒朝的末代銀圓??梢姶笄鍛舨吭鞄趴倧S及其后面改廠名的承繼者,或如北洋銀圓局均沒有鑄造過“江西省造光緒元寶”的一兩版樣幣或者代鑄過七錢二分版。盡管在細(xì)節(jié)與當(dāng)時的銀圓相仿,屬于仿制性的臆造幣。“湖南省造光緒元寶(平庫七錢二分)”埋沒多年,始終不為國人注意,直到20世紀(jì)70年代英國人李察·偉德對中國機(jī)制幣進(jìn)行研究時,在伯明翰造幣廠收集資料時,發(fā)現(xiàn)這一樣幣及其七錢二分的沖模一只,三錢六分正背面沖模各一只。對此,偉德于1974年英國集幣學(xué)會年度會刊發(fā)表了論文,爾后才為泉界所知。1975年,湖南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樣幣首度現(xiàn)身美國公開拍賣,以15500美元成交,創(chuàng)中國錢幣價格突破1萬美元的記錄。2006年北京誠軒春拍出現(xiàn)湖南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三錢六分及三分六厘各一枚,分別以總價人民幣236.5萬元、90.2萬元及57.2萬元成交。此枚即是李察·偉德于1974年年度會刊上所披露的湖南七錢二分銀圓。由此類比可知,所謂大清造幣廠鑄造的“江西省造光緒元寶”樣幣平庫一兩版,若確實存在的,一定會引發(fā)泉界震撼。
老銀元價值如何?
1872年:白米為每舊石(音擔(dān))2.7銀圓,計算大米的容量單位1舊石=10斗=160舊斤=177.7市斤(許多人通常誤認(rèn)為1石=100市斤是搞錯了),就是說當(dāng)時每斤上白米價格為1.5分銀圓。每塊銀元大概可以買到88斤大米。
1901年:米價為每舊石4銀圓,也就是每斤2.2分錢。每塊銀元大概可以買44斤大米。
1911-1919年:米價恒定為每舊石(178斤)6銀圓,也就是每斤米3.4分錢;1銀圓可以買30斤大米;豬肉每斤平均1角2分-1角3分錢,1銀圓可以買8斤豬肉;棉布每市尺1角錢,1銀圓可以買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錢,植物油每斤7-9分錢;食鹽每斤1-2分錢。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為每市石9.5銀圓,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錢,1銀圓可以買18斤大米;豬肉每斤平均1角4分-1角5分錢,1銀圓可以買7斤豬肉;棉布每市尺大約1角2分-1角4分錢,1銀圓可以買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錢,植物油每斤1角5分錢,食鹽每斤2-3分錢。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為每市石10.2銀圓,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錢;或者說,1銀圓可以買16斤大米;豬肉每斤大約2角-2角3分錢,1銀圓可以買4-5斤豬肉;棉布每市尺大約1角5分-1角8分錢,1銀圓可以買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錢,植物油每斤2角錢,食鹽每斤3-5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