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主要的佐料,毛肚火鍋底料中的其他配料也起著不小的作用。拋開那些常用的蔥、姜、蒜一類眾所周知的配料不談,那些中藥類香料得提一提。毛肚火鍋常用的中藥類香料大致有羅漢果、丁香、八角、小茴香、草果、砂仁、靈香草、肉豆蔻、白豆蔻、排草、桂皮、甘松等十余種。羅漢果清肺止咳;丁香止痛;八角溫中開胃;小茴香行氣止痛;草果燥濕健脾;砂仁行氣寬中;靈香草散寒;肉豆蔻澀腸下氣;白豆蔻健胃消食;排草散寒止痛;桂皮健胃散寒;甘松解郁醒脾。以上種種,莫不是有著健脾開胃亦或散寒止痛的功用,且還能增添火鍋湯料滋味,與其他配料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此外,毛肚火鍋,顧名思義,就是用毛肚作為涮煮的主要菜品。毛肚是牛的瓣胃,富含蛋白質(zhì),不僅味美可口,還具有維持鉀鈉平衡、消除水腫、的功效。如此這般,營(yíng)養(yǎng)又美味的毛肚火鍋怎能不受人喜愛?
重慶火鍋起步于清道光年間,初始為毛肚火鍋,以后發(fā)展為“老三樣”——毛肚火鍋、黃喉火鍋、鴨腸火鍋。及至今天,又衍生出了清湯火鍋、鴛鴦火鍋、啤酒鴨火鍋、狗肉火鍋等種類。不僅口味不再局限于麻辣,涮煮菜品也更加豐富,肉蛋魚蔬無所不有,可謂包羅萬象。
火鍋在品種和風(fēng)昧上實(shí)行了多樣化,可以滿足不同食客的需求;再加上幾十種不同的味碟的調(diào)配,其適應(yīng)性更加廣泛,適合大眾之口味,用料廣泛以傳統(tǒng)的毛肚火鍋的“牛雜”到今天的飛禽、走獸、山珍、海味等原料的增加,四川火鍋的品種可以說數(shù)不盡數(shù)了;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凡是能吃的食物部可以在火鍋中煮或燙食。)制作精細(xì)除調(diào)味料的選用外,湯料的熬制、原料的加工、昧碟的配備、菜品的擺放、燙食的藝術(shù)都十分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