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fā)電板產業(yè)是一種起投點低,收益回報穩(wěn)定的穩(wěn)健性投資產品。光伏電板成本較低,容易獲取材料,而其他新能源產品多數(shù)需要精細的加工,人工成本與材料成本較高。
1平方晶硅太陽能電池板大約200-280W。 如果按200W計算,一天6點的太陽為200*6=1200WH。 一個 10W 的燈取決于您一天使用多少小時以及您需要連續(xù)多少個陰雨天。 如果每天使用9小時,3個下雨天,那么電池板30-50W。
2011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約為27.5GW,較上年的18.1GW相比,漲幅高達52%,全球累計安裝量超過67GW。全球近28GW的總裝機量中,有將近20GW的系統(tǒng)安裝于歐洲,但增速相對放緩,其中意大利和德國市場占全球裝機增長量的55%,分別為7.6GW和7.5GW。2011年以中日印為代表的亞太地區(qū)光伏產業(yè)市場需求同比增長129%,其裝機量分別為2.2GW,1.1GW和350MW。此外,在日趨成熟的北美市場,新增安裝量約2.1GW,增幅高達84%。
中國是全球光伏發(fā)電安裝量增長快的國家,2011年的光伏發(fā)電安裝量比2010年增長了約5倍,2011年電池產量達到20GW,約占全球的65%。截至2011年底,中國共有電池企業(yè)約115家,總產能為36.5GW左右。其中產能1GW以上的企業(yè)共14家,占總產能的53%;在100MW和1GW之間的企業(yè)共63家,占總產能的43%;剩余的38家產能皆在100MW以內,僅占全國總產能的4%。規(guī)模、技術、成本的差異化競爭格局逐漸明晰。國內家組件生產商的出貨量占到電池總產量的60%。
外觀細節(jié)上也可以區(qū)分,一般單晶會更純凈;而多晶細看的時候會感覺有些隱約的,不規(guī)則的晶狀紋路,實際觀感會比較明顯。
P型半導體和型半導體中的多數(shù)載流子由于濃度梯度自由擴散,在之間形成一個空間電荷區(qū),并形成一個從型半導體指向p型半導體的內建電場,內建電場隨著擴散的進行,電場不斷的增強,增強到一定程度后將會阻止多數(shù)載流子自由擴散使其反向漂移,終使擴散和漂移達到平衡,擴散產生的電流和漂流產生的電流相等。半導體材料中存在著被稱為價帶和導帶的能帶,兩個帶之間的間隙稱為帶隙或能隙。其中價帶位于底部且基本上是由價電子占滿的,而導帶位于頂部只有少量的電子和大量空的能級。如果光照在P結上,并且被吸收,當光能大于PN結的禁帶寬度時,就會將電子從P型硅和N型硅的共價鍵激發(fā)出來產生電子空穴對,在內建電場的作用下,在耗盡區(qū)產生的光生載流子會被分開,空穴被趨向P區(qū),電子被趨向N區(qū)。正負電荷就會在PN結兩邊積累產生光生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