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苦學習但效果就是不明顯
無效是學習中的一個“難”問題。很多學生把大量時間花在學習上,但學習效果卻不佳,似乎學習的努力程度與學習效果并不成正比。這種現(xiàn)象長時間得不到解決,慢慢的會使本來勤奮刻苦的學生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學習失去興趣,產(chǎn)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從“不會學”變得“不愛學”或“厭學”。
事實上,真正影響學習效率的并不是學習時間的長短,很大一部分是缺少針對長、中、短期學習的周末計劃,缺乏對學習時間的精細管理,甚至正是因為不善于休息,不會勞逸結(jié)合而導致了效率低下。
問題表現(xiàn):
對知識生搬硬套,不能變通運用
習慣機械記憶,不重視知識的理解和消化
在課外花的功夫不少,但考試分數(shù)始終不上不下
原因分析:
無計劃:學習盲目、漫無目的,沒有詳細的規(guī)劃,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學到哪就是哪,興趣來了就學,沒了就不學,想學什么就什么,完全沒計劃。
無方法:不會安排時間,不會利用黃金時間,不會合理的分配時間,不懂得勞逸結(jié)合,造成學習上過多的無效勞動。
無規(guī)律:學習僅憑一時的熱情和興趣,導致時間上的無謂浪費。
過分偏科
孩子偏科該怎么幫助他?
偏科指在學習學校文化課程中,某一門或者幾門學科成績特別好或一般,另外的學科成績特別差或較差,這種情況可以稱為“偏科”。其實偏科也是一種正?,F(xiàn)象,并不可怕,同學們對各門課程的興趣不同,投入的精力不同,各科的成績難免存在差別。一旦這個差別比較大,被人意識到了,便成了偏科。偏科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高峰期在初中,這與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課程的加重有關。學生一旦出現(xiàn)偏科現(xiàn)象,如果得不到及時引導,往往會造成煩躁和厭倦,進而產(chǎn)生對學習的厭煩情緒,很可能波及其他學科。
問題表現(xiàn):
一科,其他平平
文科或理科,另一方面較弱
一科較弱,其他都較強
原因分析:
受教師影響,喪失對這一學科學好的信心,導致惡性循環(huán)
家長的愛好以及職業(yè)差異也會誘發(fā)學生偏科
學生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學習盲目
怎樣解決孩子盲目的學習
這類孩子往往是沒有別人的安排就不知所措的“乖孩子”。從小在家長的中長大。家長讓學什么就學什么,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從來沒有違反的可能。漸漸不知道該如何計劃自己的學習,感覺學習只是完成學校的作業(yè),此類學生一般成績還可以,但是很難進步。
問題表現(xiàn):
課堂上不知道要干什么,只是隨了別人在學習。
老師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沒有自主意識。
沒有明確的目的,沒有計劃,很少能完成學習任務。
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讓孩子自主意識缺失。
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消極的地位。
問題:
1、抑郁焦慮,非常的孤僻,不和家長溝通,視家長為仇人;
2、偏執(zhí),抵觸父母、容易激動,情緒波動強烈,總是和我們唱反調(diào);
3、容易激動,亂發(fā)脾氣、虛榮心強、聽不進正確的意見跟建議;
4、經(jīng)常曠課、遲到,甚至逃學,屢次挑戰(zhàn)老師和我們的底線;
5、天天玩手機,一提到上學就惡心、頭昏、亂發(fā)脾氣甚至歇斯底里。
作為媽媽,我是千方百計的想把孩子引上正道,可孩子仍然執(zhí)迷不悟!
眼看著孩子抑郁、焦慮、情緒激動,還對我大吼大叫,我只能干著急!
孩子孤僻自卑,我對他的好不領情,竟然還想動手,我心都涼了!
面對孩子抑郁,我嘗試很多方法溝通,可每次都是被孩子攆出門外,我被氣得半死!
孩子回到家就關著門,一個月我們說話不到十句,我擔心孩子,但他從不在意!
為什么很多青少年不想出門,不敢遠行?家長焦慮萬分,孩子自己也只能躺著呻吟。
只因為心里背著沉重的包袱,只因為心里有的矛盾沖突。
他的童年記憶,過去的陰影,學校和家庭給他的童年帶來的創(chuàng)傷,歷歷在目,無法釋懷。
自小善解人意,膽小怕事,一直把不好的情緒留給自己,把微笑留給別人,一直忍氣吞聲,以至于現(xiàn)在不堪重負。
到了成年季,看到別人活得好好的,看到別人跑得比他快,自然就會想到很多,想到自己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想到過去,看到現(xiàn)在的自己,心里就來氣,就會把一切不順歸結(jié)到學校和家庭。
恨老師對他辱罵和打擊;恨父母蠻不講理,扼殺他的童年天性。
校園那么冷酷無情,家庭又是如此兇神惡煞,孩子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小時候你們壓著我,長大后你們也應該要放寬點,可父母照樣對我大呼小叫,總是希望我能他們。”
“我以前理解你們,你們就不能反過來理解下我?”
“我都這么大,早已成年了,為什么我就不能做一點主?”
人受了傷,反應就是想發(fā)泄,想反擊對方。
“可是他們是我的老師,是我的父母,是我的長輩,我不能忤逆,只有忍氣吞聲,把恨壓在我心里,把憤怒活生生地強忍下去?!?br />
“忍辱負重這么久,我有點扛不住了!”
忍得越多,扛得越重。
孩子的忍耐,像三峽大壩,把長江水堵得那么高,要承受多大的壓力!
善良懂事的孩子,總是不想給別人添加煩惱,總是會用自己的軀體為“大壩”,拼命壓抑自己的情緒,結(jié)果給自己的身心造成了的損傷。
事實上,孩子現(xiàn)在不想動了,因為身心能量消耗殆盡。
“我想發(fā)泄,我想解恨,但是我自己知道,我不能這樣。我總是用道德來綁架自己,現(xiàn)在到了忍無可忍,已經(jīng)無法再忍了?!?br />
心里憋得太久,像身負重荷、日夜兼程的駱駝,已經(jīng)不堪重負,垮了下來,
動不了啦。
軀體已經(jīng)坍塌了,累垮了。
孩子不想去讀書,不想出門,更不想去遠行。
除非放下包袱,除非把現(xiàn)實中的矛盾和焦點問題解決。
但孩子的精神內(nèi)耗很嚴重。意識和無意識,左腦和右腦,思想理性與情感記憶,一直在糾纏不休,兩敗俱傷。
當然,后的勝利,還是屬于情感和記憶。這意味著,仇恨的記憶越來越熾烈,負性的情緒越來越強烈,理性和軀體越來越接近失控,感覺自己越來越無力了。
怎么辦?只有放下包袱,等待恢復元氣,才能輕裝上陣,才能走出家門,才能走得更遠,更有力量。
如何放下?不是簡單地說教。
人們對情緒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一是不要壓抑,二是要轉(zhuǎn)移或通過別的方式發(fā)泄。
幾乎所有的心理或咨詢師都這樣做。這種順向思維,幾乎人人都覺得有道理,所以“靠譜”。但結(jié)果都沒有根本性的效果,只能把來訪者一個個拖死。拖到人財兩空,拖到地老天荒??墒鞘芎Φ氖腔颊?,是患者的家人。
錢丹塞恩運用自主研發(fā)錢丹塞恩心理思想和逆向思維,化解負性情緒:即轉(zhuǎn)變來訪者的思想,從而切斷形成怨恨情緒的機制,再釋放負情緒,實現(xiàn)標本兼治。
強迫思維引起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問題,不一定是抑郁癥或強迫癥!
諸如非正規(guī)錄取該校、早戀、成績倒數(shù)、厭學厭世等。
基于多年對青少年心理問題,尤其“厭學”問題研究和自殺危機干預的經(jīng)驗。
孩子很懂事,性格比較內(nèi)向敏感,一個性格內(nèi)傾向(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很介意自己某些不好的想法)的孩子。想哭,說想回家,常常失眠。
學習感到吃力,上課沒精神,注意力難以集中,影響聽課。
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除了失眠引起的無精打采,是否還有強迫性思維?
強迫思維和其失眠是否有因果關聯(lián)?
而且讀初中的時候成績中上,進高中不久就會滑落到排名倒數(shù)?
當孩子情緒低落時,說是想回家。這時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可以同意孩子的要求。
千萬不能用親情和道德把孩子想回家的路給堵死了。
自殺也是逃。但死亡,只是想早點結(jié)束自己痛苦煎熬的后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