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心理咨詢的快速發(fā)展,無論在醫(yī)院精神科、心理科還是社會機構的心理工作室,青少年的來訪量在來訪者中所占的比例日趨增長,心理問題日趨嚴重。青少年的心理咨詢涉及面廣,比如個體成長的過程、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教育等。
在精神分析背景下,以母嬰依戀發(fā)展為主線,把兒童青少年發(fā)展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尤其青春期的危機和母嬰關系及早年成長的心理沖突等串起來理解,如何針對性開展兒童青少年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及其治療。
在強調(diào)嬰兒與其早期照顧者相互關系對嬰兒終生適應特點的影響,依戀理論的特之處在于,架起了發(fā)展心理學與臨床的心理動力學理論的橋梁,跟精神分析的臨床咨詢發(fā)展有過沖突和碰撞,現(xiàn)在越來越有千絲萬縷的借鑒和融合,對兒童青少年人格的發(fā)展理解、家庭親子教育有效性以及開展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為什么會出現(xiàn)空心病?
我認為,問題表現(xiàn)在年輕人身上,但根本原因卻在于教育。為什么這樣說呢?
今時我們的教育只關注孩子的分數(shù),只和孩子談分數(shù)。學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亦是如此。
孩子們很可憐,整天聽到的都是分數(shù),除了分數(shù),沒有其他。他們陷入了枯燥的應試學習之中,沒有和真實世界的鏈接,沒有更多的戶外活動,沒有足夠的朋友,終的結果是,孩子們在現(xiàn)實中迷失了。
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培養(yǎng)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不僅僅是培養(yǎng)知識。今時我們的教育方向走偏了,結果造成了孩子認為他們是為了別人而活著,按照父母地安排而活著。
每個人都有其各自的價值觀,無論是高尚的還是平凡的都無可厚非,但像以分數(shù)為中心這樣單一、脆弱的目標和價值觀很容易崩塌。青少年普遍涉世未深,心中憧憬著希望,對未來有著美好的目標,一旦價值觀崩塌,就容易陷入迷茫和焦慮。
不要一味要求分數(shù),也不要只看重后的結果,孩子的每一份努力都是自我價值實現(xiàn),都應該去鼓勵孩子;
我常跟患病的家長說:建議對孩子多些安慰、支持、鼓勵、獎勵、關愛,盡量少訓斥,少施壓,少處罰,讓孩子心情舒暢,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有助于康復。孩子要盡量早睡,不要熬夜;多些戶外運動;少吃煎炸、燒烤、辣椒,不要喝各種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