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回收是指采用一定的回收工藝將廢棄塑料回收再利用實現變廢為寶的一種環(huán)保行為。中國廢棄塑料主要為塑料薄膜、塑料絲及編織品、泡沫塑料和塑料包裝箱等,其回收應用可分為再生料、燃料和發(fā)電。
隨著塑料制品消費量不斷增大,廢棄塑料也不斷增多。另外,我國汽車用塑料年消費量已達40萬噸,電子電器及家電配套用塑料年消費量已達100多萬噸,這些產品報廢后成了廢塑料的重要來源之一。據了解,2004年國內廢塑料已達約1100萬噸。這些廢塑料的存放、運輸、加工等待被加工的廢棄塑料原料應用及后處理若不得當,勢必會破壞環(huán)境,危害百姓健康。
初,塑料回收大量采用填埋或焚燒方法,造成的資源浪費。因此,國外將廢塑料用于高爐噴吹代替煤、油和焦,用于水泥回轉窯代替煤燒制水泥,以及制成垃圾固形燃料(RDF)用于發(fā)電,效果理想。
分解塑膠能于陽光下分解。亦有于塑料中加入淀粉使其更易于生物分解,但分解仍不完全。甚有人利用基因改造細菌產生完全可生物分解的塑料,但成本還是高昂。德國巴斯夫公司(BASF)研究出一種稱為Ecoflex的可生物分解塑料,用于食品包裝。以上的可分解塑料由于成本問題,因此鮮有使用。而這種塑料必需曝露于空氣的情況下才能分解,因此若被掩埋,仍然會導致固體廢物的問題。
再生塑料是依據在其使用壽命結束后仍具有回收利用價值而存在的不同形態(tài)的塑料,幾乎所有熱塑性塑料都具有回收利用價值。在合成樹脂生產過程中、在塑料制品和半成品生產加工過程中、在塑料物流過程和消費者使用后均產生再生塑料。一般把合成、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稱作消費前塑料;把經過流通、消費、使用后產生的稱作消費后塑料。消費前塑料產生量小,品質穩(wěn)定,再生價值大,一般在生產過程中就得到妥善處理,能夠完全回用。我們所說的再生塑料一般指消費后失去使用價值的可循環(huán)利用的塑料產品,可以再生利用。塑料經過回收、集中、分類、科學合理處置后可以獲得再生價值,實現循環(huán)利用。進口廢塑料中有一部分屬國外消費前塑料,品質較好,價值較高,可作為再生原料應鼓勵大量進口。
再生塑料來源的大類品種有塑料薄膜(包括塑料包裝袋和農膜)、塑料絲及編織品、泡沫塑料制品、塑料包裝箱及容器、電纜包覆料以及各種日用雜品、文體娛樂、衛(wèi)生保健等日用塑料制品,其中薄膜、泡沫、包裝箱及容器、編織、片材等塑料制品主要用于塑料包裝。此外還有一些其它塑料包裝制品(如塑料托盤)、農用塑料制品(如農用塑料節(jié)水器材)、裝飾裝修用塑料制品的報廢率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