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2001年科學家在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發(fā)現一種稱為鈦硅酸鹽ETS-4的物質能夠作為良好的分子篩。當溫度升高時,ETS-4會逐漸脫水,微孔的尺寸隨之減小。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在3到4埃(1埃等于十億分之一米)的范圍內精細地調整微孔尺寸。 科學家說,一些常見分子如氮氣、甲烷、氧氣、氬氣和水分子等尺寸都在3至4埃左右,彼此大小相差無幾,用ETS-4制作的分子篩可以有效地將它們分開。 研究人員已經嘗試用ETS-4從氮氣和甲烷混合物中將氮氣的含量由18%降到5%以下,并在分離氬氣與氧氣、氮氣與氧氣的實驗中也取得了成功。據認為這一技術將有重要的商業(yè)應用前景。
再生:
1、脫除水分:視再生氣的壓力、溫度、含水量而定。一般情況下,200~350℃干燥氣體在0.3~0.5Kg/平方厘米壓力下,通過分子篩床層3~4小時,使出口溫度到110~180℃,冷卻。
2、脫有機物:用水蒸氣代替有機物,然后脫除水份。
儲存:
室溫,相對濕度不大于90%的室內:避免水、酸、堿、隔絕空氣,密閉保存。
包裝:
30Kg密封鋼桶 、150Kg密封鋼桶,130Kg密封鋼桶(條狀)。
我國分子篩行業(yè)起步較晚,一直扮演追趕者角色。20世紀50、60年代,我國開始了分子篩研究,合成了A型、X型、Y型等分子篩,開始進行工業(yè)生產,隨后我國陸續(xù)在上海、大連、河南等地建廠,主要用于生產分子篩吸附劑和脫水脫氧用分子篩。20世紀80年代,金陵石化、吉林大學、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等單位開始研發(fā)和工業(yè)化生產分子篩催化劑。
在國內分子篩催化劑領域,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是分子篩催化劑的主要應用領域。目前,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完全主導和壟斷了石油化工領域的催化劑市場,該領域分子篩催化劑的研發(fā)和生產都集中在這些大型央企,只有極少數民營企業(yè)能夠涉足該領域的分子篩催化劑的研發(fā)生產,導致石油化工領域的分子篩催化劑市場較為封閉。
2016年至2018年,全球分子篩吸附劑消費量復合增長率為5.01%,預計2018年至2025年,全球分子篩吸附劑消費量復合增長率達5.52%。全球分子篩吸附劑的消費數量和市場容量呈穩(wěn)步增長趨勢。
在工業(yè)制氧和干燥領域:近年來,分子篩吸附劑行業(yè)在工業(yè)制氧和干燥領域的技術發(fā)展主要在水熱合成的主流技術路線基礎上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和工藝優(yōu)化,不斷推出更節(jié)能、生產成本更低的產品來保持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