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白銀比重為10.5,熔點960.5℃,導電性能佳,溶于硝酸、硫酸中。銀是古代發(fā)現的金屬之一。銀在自然界中雖然也有單質存在,但絕大部分是以化合態(tài)的形式存在。銀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壓成只有0.3微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銀粒就可以拉成約兩公里長的細絲。銀的導熱性和導電性在金屬中。
白銀的主要用途主要建立在三大支柱上:工業(yè)、攝影和珠寶銀器。這三大類的白銀總需求占到白銀需求的85%左右。
白銀不僅有著良好的電熱傳導特性,還具有較高的感光性和發(fā)光特性,被應用于工業(yè)、攝影、首飾、制造等方面。
在古代,人類就對銀有了認識。銀和黃金一樣,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貴金屬,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由于銀的優(yōu)良特性,人們曾賦予它和裝飾雙重價值,英鎊和我國解放前用的銀元,就是以銀為主的銀、銅合金。在我國清代,1兩銀子約相當于今天的400-500元幣(長美注)。
而銀比金活潑,雖然它在地殼中的豐度大約是黃金的15倍,但它很少以單質狀態(tài)存在,因而它的發(fā)現要比金晚。在古代,人們就已經知道開采銀礦,由于當時人們取得的銀的量很小,使得它的價值比金還貴。公元前1780至 1580年間,埃及王朝的法典規(guī)定,銀的價值為金的2倍,甚至到了17世紀,日本金、銀的價值還是相等的。銀早用來做裝飾品和餐具,后來才作為。
白銀,即銀,因其色白,故稱白銀,與黃金相對。多用其作及裝飾品。古代做通貨時稱白銀。銀,永遠閃耀著月亮般的光輝,銀的論文原意,也就是”明亮”的意思。我國也常用銀字來形容白而有光澤的東西,如銀河、銀杏、銀魚、銀耳、銀幕等。
我國古代常把銀與金銅并列,稱為”唯金三品”?!队碡暋芬粫阌涊d著”唯金三品”,可見我國早在公元十三世紀,即距今四千多年前便發(fā)現了銀。在大自然中,銀常以純銀的形式存在,人們便曾找到一塊重達13.5噸的純銀!另外,也有以氯化物與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常同鉛、銅、銻、砷等礦石共生在一起。
白銀的工藝飾品
銀具有誘人的白色光澤,較高的化學穩(wěn)定性和收藏觀賞價值,深受人們(特別是婦女)的青睞,因此有女人的金屬之美稱,廣泛用作首飾、裝飾品、銀器、餐 具、敬賀禮品、獎章和紀念幣。銀首飾在發(fā)展中國家有廣闊的市場,銀餐具備受家庭歡迎。銀質紀念幣設計精美,發(fā)行量少,具有保值增值功能,深受錢幣收藏家和 錢幣投資者的青瞇。20世紀90年代僅造幣用銀每年就保持在1000~1500t上下,占銀的消費量5%左右。
白銀一直是黃金的“影子”,但與黃金又有所不同。雖然白銀具備貴金屬屬性,但是其主要用途依然是體現在工業(yè)方面。國際白銀市場從2007年開始就一直處于供應過剩狀態(tài)。世界白銀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白銀供應總量為10.48億盎司,較2011年增加890萬盎司。其中,礦產量增長至7.87億盎司,較2011年上升3.8%,主要來自鉛鋅礦副產品輸出。主要銀礦供應量同比增長1%,占全球銀礦產量的28%。其中,中國白銀總產量已經世界。過去十年間,中國銀礦產量幾近上升。中國白銀產量連續(xù)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