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瓷器鑒定機構(gòu)
玻璃膠:前人稱陳骨膠。是古瓷年久,釉面硅膠化,微水溶。新瓷也有硅化膠,三次清洗,便無。而古瓷,再多次清洗,都有。目前,尚沒見到有仿者。玻璃膠特征,一直伴隨著古瓷,直至釉面全部風化脫落瓦解。隨時檢驗,隨時可感知。檢驗感知玻璃膠,是鑒定古瓷的一個重要手段。
北京瓷器鑒定機構(gòu)
器物上題寫銘記的御窯瓷器
在器物上題寫銘記也是順治御窯瓷器的特征之一。
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順治十五年王鏌燒造的青花盤,
以及舊陳于雍和宮上有楷書銘記“順治八年江西監(jiān)察奉敕敬造”的青花云龍香爐。
清初的御窯廠沿襲明代舊制,明朝嘉靖以后御用瓷器多采用官搭民燒的方式,所以順治時期的御用瓷器也應(yīng)該出自民窯。
存生產(chǎn)技術(shù)和工匠來源上和民窯瓷器并無不同,風格上的差異也應(yīng)該不是很大。
明朝末年御窯瓷器多不署款,
而雍和宮的青花云龍爐也是以題記款的形式出現(xiàn),
說明官款的有無并不是判斷順治御窯瓷器的惟一標志。
清順治十年青花山水圖瓶
北京瓷器鑒定中心
只要學(xué)會鑒識釉光,就算在未完全掌握器物斷代的知識的情況下,也可準確判定是新瓷還是舊瓷,該出手時就出手,在市場上留住手邊的好瓷。
近來,由于民國粉彩瓷器身價急升,成為市場俏貨,一些人已開始大量仿制民國,甚至連大路貨的桃花病態(tài)人嫁妝瓶都在仿制之列。盡管民國瓷器燒制年代并不久遠,但器物表面亦有釉光存在。這些出現(xiàn)于市的仿品,器形、紋飾、釉形、釉色無一不肖,稍有疏忽即致“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