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出廠質量合格證應有生產廠家質量部門的蓋章;其試驗報告應有試驗編號,以便與試驗室的有關資料查證核實,并應有明確的結論,簽字蓋章;生產廠家的水泥28天強度補報單不能缺少;使用單位認真查看水泥的有效期,對于過期的水泥,做復試,并須認真查看試驗報告中各項實測數(shù)值是否符合規(guī)范中規(guī)定的標準數(shù)值;對于存在質量問題的水泥,根據(jù)試驗報告的數(shù)據(jù)可降級使用,但經過有關技術負責人簽字批準,且應注明使用工程的名稱、使用的部位。如果是連續(xù)施工的工程,其相鄰兩次水泥試驗的時間也不得超過其有效期。
水泥主要技術指標
(1)比重與容重:標準水泥比重為3.1,容重通常采用1300公斤/立方米。
(2)細度:指水泥顆粒的粗細程度。顆粒越細,硬化得越快,早期強度也越高。
(3)凝結時間:水泥加水攪拌到開始凝結所需的時間稱初凝時間。從加水攪拌到凝結完成所需的時間稱終凝時間。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早于45分鐘,終凝時間不遲于6.5小時;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終凝時間不遲于10小時。實際上初凝時間在1~3小時,而終凝為4~6小時。水泥凝結時間的測定由凝結時間測定儀進行。
(4)強度:水泥強度應符合國家標準。
(5)體積安定性:指水泥在硬化過程中體積變化的均勻性能。水泥中含雜質較多,會產生不均勻變形。
(6)水化熱:水泥與水作用會產生放熱反應,在水泥硬化過程中,不斷放出的熱量稱為水化熱。
(7)標準稠度:指水泥凈漿對標準試桿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時的稠度。
使用方法
1、 針對不同大小的縫隙空間.不同土壤地質環(huán)境,不同的灌漿基礎條件,不同的強度指標要求確定適宜的水灰比(通常注漿科水灰比的范圍為0.5—4.0),用電動攪拌機進行攪拌,直至均勻.然后將漿體倒入注漿桶中。
2、將注漿機的輸送管嘴部與事先固定于基礎上的注漿嘴對接固定,接通注漿機電源,開啟閥門進行注漿.并控制注漿壓力在一定的范圍內(通常在0.1—0.5MPa范圍內。不同的基礎條件,不同的水灰比,所需的注漿壓力不同。注漿壓力太大,可能形成劈裂注漿,無法均勻滲透。灌漿壓力太小,則無法滲透至細微空間)。
3、待灌漿完成后封閉灌漿孔。
4、當灌漿面積較大時,可采用分段灌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