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坡綠化也就是所謂的邊坡上植被的恢復和營造,主要是結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通過在邊坡上營造適合植物生長的基盤,靠植物根莖與營養(yǎng)土間的附著力以及根莖間的互相盤結來達到加固邊坡、坡表抗沖洗的能力。邊坡綠化生態(tài)防護不僅可以修養(yǎng)水源,減少水土流失,而且還可以凈化空氣,保護生態(tài),美化環(huán)境,能夠攔截雨水、減緩徑流和固結土壤, 有利于水土保持, 增強邊坡的穩(wěn)定性。人居安全,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植物作為邊坡綠化的主體, 其選擇恰當與否, 直接決定著邊坡生態(tài)防護的效果。
公路邊坡的植物定居后,在其群落結構中,仍是以草本植物為主,灌木屬于從屬的位置,因為草本植物早期生長速度非???,而且耐貧瘠,這樣可以盡快恢復邊坡的植被覆蓋,控制土壤流失,美化路容。但是這樣的植物群落結構非常的不穩(wěn)定,如果措施跟不上,草本植物過度發(fā)育,群落中的灌木很快就會因為營養(yǎng)、陽光、水分和其他資源不足而被草本植物“吃掉”,另一方面一旦草本植物把土壤中的營養(yǎng)捎耗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出現大面積的衰退,并且重新回到裸地的狀態(tài)。這種現象已經在以往的高速公路植被恢復建設中已經是屢見不鮮。
在符合邊坡綠化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邊坡綠化方法的選擇需考慮以下因素:
(1)邊坡綠化后所要達到的目的,如美學要求的高低,安全等級要求等。
(2)邊坡所在地區(qū)的氣候條件。
(3)邊坡本身的地質條件。如土質、坡度、肥瘦;巖坡還涉及到節(jié)理發(fā)育情況。
(4)施工條件:如施工機械、施工季節(jié)等。